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三招攻克地理复习的“高原现象”

发布时间:2019-03-18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在高考;中刺阶段,考生往往会出现复习停滞不前和学习成绩再难提高的现象,有些考生甚至有成绩倒退的迹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原现象。考生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还与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在此阶段,考生除了要培养良好的心理

  在高考;中刺阶段,考生往往会出现复习停滞不前和学习成绩再难提高的现象,有些考生甚至有成绩倒退的迹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原现象”。考生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还与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在此阶段,考生除了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学习意志,更重要的是要突破复习的惯性思维,要有新的备考方法,力争翻越“高原”。

地理教学

  第一、考点探微一微问题复习法

  微问题复习法是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与教材对接,从个例上升为一般性的方法,即“以点带面”“以问导学”。微问题复习法既有模板构建,又有破模过程,化繁为简,减负增效。例如,做成因分析题要形成逻辑思维,多问“为什么”。下面以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为例,说明复习方法。

  【例1】沼泽是指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存在潜育层的土地。分析沼泽成因的关键是“(土地)过度湿润”。沼泽(湿地)的成因:来水丰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奔前程受阻。

  (1)水从哪里来?大气降水:冬季;麦汛,河流汛期泛滥等。

  (2)为什么(土地)过度湿润?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奔前程受阻(上天即蒸发,入地即下渗,奔前程即地表径流)。

  ①为什么不能上天?蒸发弱。什么原因使得蒸发弱?气温低导致蒸发弱。什么情;兄使得气温低?纬度高,海拔高是气温低的原因。

  ②为什么不能入地?下渗少。什么原因使得下渗少?有冻土所以下渗少。什么原因会形成;东土?气温低是形成冻土的主要因素。

  ③为什么奔前程受阻?地表排水不畅。什么原因导致排水不畅?地势平坦、低洼则排水不畅,平原、高原等地形都是地表平坦地形。这样,从沼泽(湿地)的成因这个实际问题出发,步步追问“为什么”,最后得出结论:水分是沼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与当地的降水、排水、蒸发、下渗等有关。此外,同掌们还可以建立模板,用简图帮助自己进行记忆。

  第二、知识归类——微专题复习法

  “微专题”与“微问题”不同,其研究的面要宽一些,是围绕某一个知识主题迁移扩展来进行复习的方法。微专题复习的关键是选择主题,而选择的主题要能够让我们站在整体的角度尽量多地串联知识,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如复习“风”这一专题,可以进行如下知识串联(知识结构图),然后各个击破。又如,我们可以将“我国河流洪涝灾害及治理”作为一个微专题进行归类复习。

  【例2】

  (1)我国河流洪涝灾害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

  (2)产生原因:自然原因——南方河流居多地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还有夏季风强弱的变化及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②人为原因——上、中游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下游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等。

  (3)治理措施:可以概括为“保”“调…‘疏”。“保”——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如长江天保林、退耕还林)。调”——建设水利枢纽,调节水量,削峰补枯(如三峡工程、长江中游退田还湖)。“疏”——河道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加固大堤(如荆江),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如淮河、海河)。微专题的确立应该根据一轮复习效果而定,从实际出发,可多可少。

  如围绕高考高频考点可确立如下微专题:(1)地理位置:(2)特殊的等值线图的判断及应用;(3)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4)风向判断及风力大小;(5)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6)河流洪涝灾害及治理;(了)地质构造与岩层新老关系;(8)植被类型及分布;(9)人口增长模式和中国的人口问题;(10)城市发展及功能变化;(11)中国特色农业;(12)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王3)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和世界热点区域。

  第三、高效策略——五精训练

  五精”训练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是精选,即精选训练题。现在各种教辅资料充斥市场,地理训练题浩如烟海,考生切莫陷入题海,而是要精选训东题,选择紧扣重点、热点和复习盲点的习题,不贪多求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精练,即对高考的重点、热点、难点与易错点进行针对性练习。每次练习都要认真应对,尽量模拟高考,进行限时训l练,考后及时回顾,缩短信息反馈周期。精练还包括适当的归类训练和专项训练。

  比如,将非选择题进行分类,如特征描述类、成因分析类、对策措施类、意义作用类、区域比较类、辩证评价类等,从考查方式、设问形式、失分盲区、答题术语等方面进行训I练;又如图表专项突破,将图表分为等值线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等,从读图步骤、思维流程、方法总结等方面训练应试能力。

  三是精答。答题语言要有学科特色,用地理术语答题,力求表述准确规范,简洁明了。例如,考生可围绕“工业区位”从自然因素、经济条件、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建立答题术语模板。

  四是精“巧”。在;中刺阶段,复习时要用巧劲,要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发散性思维。做题时,要尽量营造高考实战氛围,尽快掌握答题技巧,切实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精评。高考复习后期一定要注意老师的讲评,抓住老师详讲的重点、难点、易混点、热点,还有试题分析、解题指南、得分点、思维拓展、误区警示等,要积极主动,不要出现厌倦心理和畏惧心理。

  【例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东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问题:一般情况下,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不同,这里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请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答案】鄂毕河河口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2分)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2分)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2分)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2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一道逆向思维类试题,高考中类似的试题还有很多,如考查刚果河河口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等。与正向思维类试题相比,逆向思维类试题的考查更有区分度,它既能检验考生的知识构成,又变通了常规学习,强调知识迁移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影响渔业资源丰富程度的环境因素和食物因素。

  (1)环境因素——水温(如世界上大渔场多集中在温带地区),盐度(有淡水鱼,也有成水鱼),溶解氧(赤潮、水华均会造成藻类与鱼类争氧)。(2)食物因素——如洋流(上升流、寒暖流交汇)流泾,冬季;令海水上泛,陆地淡水河带来丰富的泥沙即营养盐类(硅酸盐、磷酸盐等,跟上升流从海底带来的差不多,主要影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的饵料,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鱼类的饵料)。此外,养殖业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淡水养殖还要考虑活水的问题(流动性,自净更新)。【列得分点】答题关键词,构成因果关系:纬度-÷水温鱼类生长;结冰期鱼类存活率;河水中营养物质_÷浮游生物生长:营养物质和饵料_÷鱼类生长。4个完整得分点,共8分。

  【思维拓展】结合课本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知识,影响渔业资源丰富程度的因素还包括:(1)栖息环境——如大陆架、海湾,甚至海底的珊瑚礁、沉船等都会成为鱼类的栖息地:(2)安全性——有无天敌(大型肉食性鱼类、鱼类到淡水水域产卵、洄游);(3)人类活动,如休渔、过度捕捞(工具升级)、污染等都会影响渔业资源的自我更新。

  【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审题时对“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等关键词把握不够,导致不能正确回答出“营养物质少”这一原因,使得答题要点不完整。

  相关范文阅读:地理教学课堂中怎样体现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结合了科学与艺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了科学规范性,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体现的是教师特有的教学艺术,这也需要教师精心谋划,精心设计,也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其中包含了哲学道理,展现了教师的智慧。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