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特征与要求

发布时间:2018-12-18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应正确把握规模与质量、守正与创新、危机感与质量观的辩证关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培养能力、优化体系结构、坚持特色优势、对外开放办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现代化,高质量,辩证思

  摘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应正确把握规模与质量、守正与创新、危机感与质量观的辩证关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培养能力、优化体系结构、坚持特色优势、对外开放办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现代化,高质量,辩证思维,高等教育强国

重庆高教研究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9月20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带动引领整体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两次讲话的精神,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及其高质量发展做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学界也“开始关注并研究高质量发展有关问题”[1]。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体现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生态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上”[2],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依靠教育现代化,这对于促进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到2002年的15%,再到2012年的30%,2017年达到45.7%。

  2008年至2017年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2018年、2019年只要能够达到这个增幅水平,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在此过程中,有一些关于高等教育规模预测和研究的文献[3],更多的文献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4]。

  2018年8月9日,笔者分别以“高等教育规模”和“高等教育质量”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查询,各获得文献结果3983篇和20469篇,后者是前者的5.14倍;以“高等教育规模”并含“高等教育质量”为主题进行查询,获得文献1508篇,说明37.86%讨论高等教育规模的文献同时也关注质量,而7.37%讨论高等教育质量的文献也考虑到了规模的影响。

  高等教育发展应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关注和防止以下倾向:一是妄自菲薄,忽视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的成绩,对于高等教育现代化决心不大、信心不足;二是缘木求鱼,将高校质量与大学排名简单挂钩,关注表象、舍本求末,脱离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关键;三是路径依赖,习惯于看老黄历、照老办法,担当作为不够,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创新能力和改革劲头不足。

  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和新征程,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把当前发展和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既要基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来部署当前工作,又要把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作为实现长远发展的根基,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高等教育现代化推向前进。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

  办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解决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一度成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1998年高校扩招至今,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增加了3.3倍、校均规模增加了6.2倍、在校生人数增加了30倍[5],应该说,上大学难的状况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经济社会发展由低收入阶段转向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摆脱贫困转向基本实现现代化[6]。同时,我国已逐渐“步入劳动力数量减少而人力资本加快积累的新阶段”[7],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渴望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全面的矛盾[8],呈现出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任务要求都已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优先发展教育,就是要把教育放到人民利益的首要位置,在所有问题中首先解决民生问题,在民生问题中首先解决人民的受教育问题,使高等教育给人民带来更好更多的利益,以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的新特征和人民的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全面人才培养体系。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弘扬劳动精神,增强集体观念,端正价值取向,真正把高质量和现代化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上,更好地满足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坚持立德树人,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纵深推进综合改革,创新能力和办学水平迈上了新台阶,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水平稳步提升、特色更加鲜明、贡献度不断提高、现代化加速推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当前,“中国在进入全球顶级学术体系前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9],高等教育整体上达到世界中上水平,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现代化的成就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彰显了发展魅力,展现了坚定自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抢抓机遇、超前布局,提高历史站位、拓宽国际视野、确立战略眼光,“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源源不断的高层次人才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和巨大优势。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对于高等教育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的新特点,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努力使中国由传统的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实现人的素质能力的现代化,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辩证思维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应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应、公平诸要素中,高质量是关键和保障[10]。

  但是,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易把握的概念[11],必须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懂弄通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一)规模与质量

  规模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有了质的前提,量的发展就更加具有效益;而有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基础,质量和效益才有保障,不能片面地将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对立起来。进入新时代,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体现了教育活动水平的高低与效果的优劣。因此,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并以此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与社会生活质量,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应有之义[12]。

  在我国处于精英高等教育的阶段,只有少量学生能够到高校学习,无法满足广大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诉求和迫切需求,离公平而有质量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有明显差距。因此,增加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并以此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曾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守正与创新

  中华民族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教育发展以及儒家教育思想,虽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源头。清末至民国,一批仁人志士和教育工作者抱着救亡图存的愿望兴办教育,但国家积贫积弱,发展教育步履艰难而又非常缓慢。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孕育了优秀的红色教育文化;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努力探索并遵循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实现了从穷国办大教育向大国办强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弘扬我国教育的优秀基因和光荣传统,“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领跑而不追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培育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中国智慧的大学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任务举措

  (一)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不断深入,“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破除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8],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和高校的内生动力,提升服务现代化经济社会的能力。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同高校的利益诉求和关注点可能会有所差异,应增强全局观念,“对于那些从局部看可行、但从全局看不可行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对于那些从局部看不可行、但从全局看可行甚至必行的事情要义无反顾地去做”[29],使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体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进程、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引领现代化的进展。

  (二)提升培养能力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知识结构完备、方式方法先进的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强化和细化过程管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主要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把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达成作为评价的重点,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坚定信心和决心,增强改革政策措施的逻辑性、说服力与可操作性。

  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推动本科教育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体验,加强新工科建设,加强医学教育、农林教育、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现代化本科教育。

  要激活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变革现有教学和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实现高质量的“变轨超车”。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要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仅表现为高校学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增加,更要体现在来校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60万人,继续居世界留学生生源国之首,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万名留学生在我国高校学习[38]。必须“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增强国际竞争力,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教师队伍国际化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要研究实施对引进高层次外籍人才‘网开一面’的特殊政策和行动方案”[39],充分发挥我国人才制度的优势,更好地开发利用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高等教育服务输出。对外开放办学是发展质量上的取长补短和互利合作,应具备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既要善于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优势和特色,更加自信地在世界舞台和全球格局中谋划发展、参与竞争和治理,创建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方法和中国模式,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塑造力。

  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统筹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办学条件、课程体系、评价方法、外部环境等方面,探索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和话语体系,努力使培养的人才、产出的成果、提供的服务等都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方式、过程和结果均达到高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安淑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18(6).

  [2]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J].南方经济,2017(10).

  [3]胡顺顺,刘志民.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预测偏差成因分析及重估[J].中国高教研究,2016(3).

  [4]孙锦.究竟什么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界定的文献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8(6).

  [5]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3).

  [6]张炜.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演进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1).

  [7]郭春丽,王蕴,易信,等.正确认识和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4).

  [8]管培俊.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

  [9]菲利普·G·阿特巴赫,张炜,刘进.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学术与运动生涯[J].中国高教研究,2018(5).

  [10]张炜.一流大学的核心是质量[N].人民日报,2016-3-24

  相关期刊推荐:《重庆高教研究》(刊号:CN50-1028/G4)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2]1007号),重庆市教委主管,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和重庆文理学院共同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刊物。刊物“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力求在质量、特色和服务方面有所创新。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