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社会转型期社会组织视角下社区养老实施路径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1所属分类:法律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本文采用607个问卷调查样本和7个个案访谈样本,针对广东省居民和社会组织对养老问题的看法、态度或做法,探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结论如下: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满意度低;社区设施不足;社区养老发展遭遇制度不够健全、资金、人才缺

  摘要:本文采用607个问卷调查样本和7个个案访谈样本,针对广东省居民和社会组织对养老问题的看法、态度或做法,探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结论如下: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满意度低;社区设施不足;社区养老发展遭遇制度不够健全、资金、人才缺乏等瓶颈;社会组织有多种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解决宣传、资金来源、人才欠缺、监管方面问题时要有针对性。最后提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实施路径:从法制建设、宣传引导、设施配置、个性服务、人才保证等环节进行设计,提升居民对养老的满意度,促进我国养老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居民养老,社会化,社区养老,社会组织

  0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民政部把养老社会化引入实践。养老服务社会化是指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构建并逐渐形成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的养老服务体系[1]。社区养老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新型养老方式[2],指老人住在家中,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的养老模式[3]。社区养老具有可行性[4],但也存在经费较低,养老服务失衡以及缺乏人才等问题[5]。

  社会组织在整合资源、提供服务、项目融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社会组织可对社区养老产生积极的影响[6],其参与社区养老的优势[7]已初见成效[8]。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指出,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因此对养老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立足实证研究,以广东居民和社会组织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信息,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实施路径,期望以此促进我国养老社会化进程。

  1调查对象、方法和程序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所有广东居民,回收有效样本607个,其中广州占14.7%、深圳6.9%、珠三角(除广州、深圳)11.0%、粤东17.3%、粤北(除清远)8.4%、清远29.5%、粤西12.2%。清远作为创文创卫文明城市可树立为标杆。如表1所示,年龄20-50岁居多;性别、户口类型均衡;本地人口占多数;学历大专居首;经济状况多数过得去。

  1.2调查方法

  1.2.1访谈法

  对清远社工机构、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进行个案访谈,获取样本7个。

  1.2.2实地与网络调查

  在清远市区以拦截法收集居民信息,有效样本146个;同时通过滚雪球和判断抽样,以网络调查法,收集广东居民信息,有效样本461个。

  1.3调查程序

  经过文献研究,明确调查目的和意义,设计调查方案、访谈提纲、问卷,通过试调开展调查,采用SPSS22.0、EXCEL等软件分析撰写文章。

表1

  2调查结果分析

  2.1社区养老环境

  2.1.1老人日常起居照顾和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家庭

  数据显示,老人生活照顾主要靠家庭。排第一的是自我照顾(64.8%),其次是靠子女或其他亲属(53%),第三是配偶照顾,靠保姆或钟点工(7.6%)、邻居帮忙(4.0%)、养老机构(3.2%)、社工或社区服务人员(2.0%)及志愿者(1.5%)的比例都很低。广州老人、流动人口自我照顾显著(P=0.002、0.004都小于0.05,显示差异显著,下同)高于其他地区、本地人口。对子女或其他亲属依赖,女性老人、非农业户口、经济状况中等家庭比例更高;粤东(63.8%)和深圳(38.1%)差异显著。

  非农业户口依赖保姆和钟点工更高。非农业户口、家庭特困或非常满意者对养老机构依赖更多。特困家庭依赖社工或社区服务人员更多。同时,老人生活来源也主要靠家庭。家庭其他成员供养(68.0%)比例最高,其次是离退休金(35.5%),第三是劳动收入(35.1%),靠政府补助(10.6%)、最低生活保证金(9.1%)及财产性收入(股份红利或房屋租金)(8.1%)的都很少。对家庭其他成员依赖,学历高者比例更高。流动人口、农业户口、低学历者靠离退休金较少。流动人口、学历低者对劳动收入依赖更高。

  2.1.2日常生活设施、娱乐休闲健身设施不够普及,精神层面设施少

  调查显示,小区生活设施不够普及,居民步行15分钟内可到达的设施情况依次为菜场(74.7%)、公园或老人活动场所(62.5%)、商城(54.5%)、医院或诊所(50.7%)、公共汽车站(49.9%)及银行(44.3%),而与养老服务关系密切的设施更少,如养老院(8.9%)、托老所或日间照料服务部(3.8%)。农业户口居民在医院或诊所、汽车站和银行等基础设施普及度更低。

  同时发现,社区娱乐休闲健身设施也不够普及,如拥有小区内亭台休息处(59%)、社区老年活动中心(56.2%)及运动健身场所(52.4%)都不到六成,精神层面设施更少,如棋牌室(33.1%)、书报阅览室(24.9%)。清远情况好于其他地区。本地人口、非农业户口拥有亭台休息处比例较高,本地人口拥有活动中心的比例较高。

  2.2社区服务状况

  2.2.1居民最满意的养老服务是体检和心理咨询/聊天

  调查显示,居民最满意的服务依次是体检(71.5%)、心理咨询/聊天(53.8%)、紧急呼救(53.1%)、中医保健(46.9%),对生活方面的照顾服务满意的很少,如老年辅助用品租赁(17.5%)、家居清洁(16.8)、助餐(11.1%)和助浴(3.5%)等。2.2.2养老较突出的问题是医疗保障和孤独调查显示,养老存在医疗保障(54.8%)、孤独或无人陪伴(43.1%)、经济困难(41.9%)、无人照顾(40.9%)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有少数提到住房问题(25.7%)和社区配套不全(18.6%)。

  医疗保障方面问题,粤西、本地人口、非农业户口更重视。在无人照顾方面,广州、流动人口问题较突出。在社区配套方面,高龄居民、非农业户口需求较大。家庭环境从非常困难到非常满意者认为养老存在突出的问题依次是经济困难、住房问题、医疗保障、孤独或无人陪伴和社区配套不全。

  2.3社区养老存在问题

  2.3.1多数家庭属于家庭养老模式,对社区养老了解

  不多数据显示,家庭养老(87.4%)是家庭采用的主要模式。实地调查发现,许多居民并不了解社区养老,需要加以解释。选择社区养老模式中,60-70岁居民最多。选择机构养老模式者,30-40岁居民家庭最多(8.5%)。

  2.3.2对养老满意度一般偏向不满意,选择家庭养老

  模式者评价最低数据显示,居民养老满意度选择最多的是一般(57.8%),其次是不满意(21.3%)。流动人口、高学历者、经济困难家庭满意度更低。选择家庭养老居民对我国目前养老状况满意比例显著(8.5%)低于社区养老(21.6%)和机构养老(25.9%)。2.3.3家庭养老模式最好,对社区养老评价优于机构养老调查显示,居民认为最好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63.0%),其次是社区养老(24.8%),第三是机构养老(11.1%)。

  分析发现目前选择社区养老模式的居民对社区养老模式认同度(64.9%),远高于选择机构养老的居民对机构养老的认同(48.1%)。2.3.4社区养老发展受到制度不够健全等方面制约社区养老发展受制度不够健全(61.0%)、资金不足(58.0%)、服务人员不足(58.0%)、管理不规范(55.7%)、监管不到位(43.8%)等多方面的制约。清远总体比其他地区做得更好。非农业户口、受过高等教育者认为制度、管理等存在问题比例更高。

  访谈认为,社区养老存在问题有:政府支持不足,政策机制不完善;资金不足、老人活动场所和公共设施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服务无法广泛开展;老人观念传统,养老模式过度需要过程。可见,社区养老的发展瓶颈明显。

  3总结与讨论

  3.1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对社区养老评价优于机构养老,对社会组织了解很少

  在家庭养老中,老人需要家庭成员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照顾[10]。而机构养老费用很多家庭又难以承担。因此,社区养老是可行选择。居民对社会组织服务性质认识不清,存在不信任、怀疑的心态[9],不利于医疗保障的落实和养老服务的开展,宣传工作刻不容缓。

  3.2居民生活所需设施及娱乐休闲健身设施不够普及,精神层面设施更少

  老人的活动范围随年龄增大而缩小,为老人提供活动、社交的场所和相应的服务设施不容忽略。社会组织一方面可利用其影响力争取政府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可多途径争取资金,根据需要逐步配置所需设施。

  3.3居民对养老满意度一般偏不满意,家庭养老满意度最低

  家庭养老的居民认可家庭养老模式,说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但对养老满意度低,体现了家中无人照顾等困难难以化解。逐步建立完善老人生活、娱乐、文化的社会支持体系[10],让老人满意,是养老事业不懈的追求。

  3.4养老较突出的问题是医疗保障和孤独,居民最满意的服务是体检和聊天

  需要根据老人不同的状况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11],目前社区提供的服务较单一,助餐、家庭清洁等无人照顾问题得到满足的较少。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卫生等十大类[12],能为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但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可能会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干预,居民认知度低等问题。社会组织能有效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如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纳入法制轨道,社会组织便能更好地提供服务。

  4建议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实施路径:从法制建设、宣传引导、设施配置、个性服务、人才保证五个环节分别进行多角度多类别设计,以便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优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居民对养老的满意度,促进养老社会化进程。

  4.1加强法规建设,规范管理与监督

  ①利用社会组织的影响,使政府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列入地方法规,让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有法可依。②对试点城市或地区的经验予以总结和推广。将清远列为进一步试点地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制度规范。③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区,以评促建;在人口分散的地区,加强自查和网络监督。

  4.2加大宣传,提高认知、改变观念

  加大宣传栏海报宣传力度,对网络覆盖较大的地区注重网络宣传,对城市社区注重横幅宣传,提高居民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度。

  4.3落实资金,改善社区养老设施

  利用社会组织的影响,多方争取资金,根据农村社区需求增加基础生活设施建设;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方便老人看病;增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扩大老年人的社交范围;城市社区增建日间托老所。

  4.4区别对待,个性化服务

  ①性别差异:优先满足女性老人需求。②地区差异:对粤东居民进行教育引导,提高自我照顾自觉性;对深圳以及外出务工多的农村社区,加大社区服务力度,解决老人无人照顾问题。③经济状况差异:对经济特困家庭提供公益补助、政策优惠,志愿者上门服务;对住房困难老人,提供廉租房;对经济一般的老人,帮其用好现有医疗设施并争取更多的医疗保障;对经济较好的老人,安排志愿者上门陪伴,或提供有偿服务;对经济非常好的社区,加强社区配套服务。

  4.5多渠道建设人才队伍

  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呼吁低龄老年人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②定期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与高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吸纳专业对口实习生加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③完善志愿者管理机制,重视激励和认可,提供交流平台,向社会招募志愿者。④招募有专长特聘志愿者,开展义诊、心理咨询等服务。⑤开设短期老人服务专业培训班,培训老人服务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陈玲玲,王馨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优势、困境与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16(8):41-43.

  [2]王镇.社区养老模式初探——以徐州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3:25-26.

  [3]董晗,李三梅.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探究[J].管理视窗,2015:42-43.

  [4]陈唯豪.中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J].学理论,2015(1).

  [5]陈玲玲,王馨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优势、困境与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16(8):41-43.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