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广东寺庙园林发展脉络与景观营建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4所属分类:园林工程师浏览:1

摘 要: 摘要广东寺庙园林在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点。文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关于该类园林的研究进程和代表性成果,认为相关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比较滞后;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广东寺庙园林的类型、所处自然环境、发展脉络和分布原因进行了梳理

  摘要广东寺庙园林在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点。文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关于该类园林的研究进程和代表性成果,认为相关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比较滞后;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广东寺庙园林的类型、所处自然环境、发展脉络和分布原因进行了梳理;深入探析广东寺庙园林的空间组织、风格、花木配置、水石造景和题景五方面的内容,指出广东寺庙园林景观营建中的地域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广东寺庙园林;园林发展;地域特点;造景

广东寺庙园林发展脉络与景观营建特点研究

  0 引 言

  广东光孝寺、南华寺、国恩寺、元山寺等都是基于城市或山水格局营建的寺庙园林。此类园林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宗教传入岭南时的秦朝。历史上有记载的广东寺庙园林繁多,明清晚期最盛,大小寺院曾达到六百多座,然而现今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已十分稀少,寺院内新旧并存的现象很普遍。广东境内寺庙园林相对集中在佛、道两教比较流行的地区,本文限于篇幅仅以佛寺和道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讨论。

  国内古典寺庙园林的研究开展比较早,周维权、陈从周、彭一刚等的研究初步明确了该类园林的定义、发展分期和整体特点,为之后的研究奠下基础。现有成果中约有五分之一为综述性研究,主要围绕华夏文化和寺庙园林展开,如张献梅[1]探究了宗教思想对寺庙园林风格的推动,贺艳军[2]详细分析了道教思想对园林审美的影响,赵光辉[3]分析了佛教玄学化影响下各种地貌寺观的园林环境特征等。余下五分之四均为地区性寺庙园林或个案研究,其中的热点为北方皇家寺庙园林和江南寺庙园林,关于西南地区的研究近几年增长也较快。岭南地区寺庙园林研究成果相对滞后和缺乏:一是测绘数据少,有的甚至连平面图都没有;二是研究角度较为单一,重思想历史轻环境理法;三是研究地域失衡,对象基本是粤中大型名刹,对于粤东及粤西两地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的代表性成果有吴庆洲等分析的佛学思想对寺庙园林的冲击[4];程建军[5]等致力于古建修缮,分析了光孝寺的大殿建筑结构与修缮并提出具体措施;莫伯治等[6]从“庭园”角度分析了云泉仙馆、萝峰寺和纯阳观水石庭的筑庭特点,属于园内节点景观研究;陆琦[7-10]对若干广东寺庙的园林建筑与整体布局作了分析和描述。唐孝祥[11]从历史、平面布局、建筑、美学特征等角度对光孝寺造园技艺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综上,广东寺庙园林由于自身的营建特点,过往研究都离不开“庭与园”“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本文基于前人在南方寺庙园林和建筑领域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结合古籍查阅、实地考察、测绘修正等途径,进一步推敲广东寺庙园林的兴衰史和营建特点。

  1 广东自然环境和寺庙园林类型

  广东自然环境可概括为气候潮湿炎热、烈日长、临海近、丘陵广、台风雷暴多、水网密,整体为冲积层、粘性土[12]。背依五岭、面朝南海的封闭环境是安居乐业、生长成仙的理想之所[13]。道教七十二福地中有三处在广东——惠州罗浮山、连州静福山、清远县清远山。作为我国最早接触外来宗教并保存多种宗教的省份[14-15],广东的政治环境亦相对独立,这使得寺庙园林自成体系地发展。

  相关期刊推荐:《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重庆大学主办的建筑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室内设计学术研究成果,交流总结室内设计经验,促进设计、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目前,设有:教学改革、名作广场、传统建筑、设计研究、工程实例等栏目。

  广东寺庙园林囊括了城市寺庙、山林寺庙、石窟寺庙三大类。在风水地或灵泉处依山筑寺是寺庙园林选址的最大特点,例如罗浮山上众寺院或傍于白水门、白石漓两处瀑布,或绕“长生井”“卓锡泉”等泉而建,可谓坐拥鸟语花香与环山美色。石窟寺园林在粤北丹霞地貌处有数座,寺地狭小但有精致的花木和台级花园。城市寺庙园林虽无群山环抱,也多选在盛景处,例如广州八景“罗岗香雪”指萝峰寺山脚的大片梅林,洁白晶莹浑似雪;开元寺坐揽韩江怒涛,被称为潮州八景之“古刹梵唱”。

  2 广东寺庙园林发展脉络与分布

  2.1广东寺庙园林历史沿革

  历史最久的光孝寺原为南越国的王园宅邸,三国时在寺中植诃子林和凿园池,可见广东古人筑寺造园之史已久。魏晋南北朝时期航海业不断发展,来传道者增多,广州府、始兴郡、罗浮山等地建了二十多所寺院,著名者如南华寺、华林寺等。由《洛阳迦南记》可知北魏统治者颇信奉佛教,佛寺园林化之风南传至广东,处于起步初期的广东寺庙园林,其宗教礼制空间受北方的建筑定式影响较大,地方特色尚未形成。

  唐朝,韶关曲江在惠能大师开创禅宗顿教后成为全国性的佛教学术文化中心,佛教文化和本土百越文化深入结合,岭南佛教至此大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韶关丹霞山区域遗留下来的寺庙遗址有二十多处,多依附天然石岩或洞穴而建,尽览独特美丽的丹霞地貌。这些山寺和石窟寺由于用地紧张,高差非常大,打破了北方传统山地寺院的对称型空间模式,依势筑屋,布局自由多变。

  明代之后民宅改建佛寺、佛寺改建道观的风气在广东兴起,因此寺院内儒道释并存的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造园思想进一步开放,寺庙园林风格与私家园林越来越相似。例如肇庆庆云寺原为七级台地,下面两级在清朝被改筑为花园,种植菩提、红棉等树木构成“菩提花雨”“方池印月”等园景。到了清代,寺庙比明代多约五倍,伴随起居空间的扩张,旧寺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绿地空间,园林景观越趋丰富,新寺则进一步扩大规模,形式更丰富自由,多采用廊院式空间布局,颇具南方古典园林特色。

  2.2寺庙园林分布

  广东寺庙园林多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因此比起王朝宫苑和私家园林,其分布要分散得多。影响因素有二:一是经济原因,寺庙一般选址在经济较发达的广州府、韶州府、惠州府、潮州府、肇庆府等地,发展较晚的地区如雷州府、高州府、南雄府等在隋唐以后才逐渐出现寺院;二是宗教要人、禅宗大师六祖慧能活跃的新兴龙山、曹溪等地以及葛洪道团传道重地罗浮山沿途留下了大量重要的园林化寺庙,如六祖故居众寺庙,以及罗浮山和丹霞山寺庙园林群。据史料记载和调研整理出的主要的广东古典寺庙园林区域特点与分布情况如图1和表1所示。

  3 广东寺庙园林景观营建特点

  3.1空间曲折玄妙

  寺庙园林一般通过虚实相生的空间处理让人体味禅境的妙趣所在,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寺院的前导空间(即入口踏步、山门、牌坊区域)高差大、范围小,山径曲折、景观峰回路转是广东寺庙园林的重要特点。尤其是道教宫观喜欢把山门设置在园区一角,偏离建筑群主轴线,游人需要从旁攀上陡峭石级,到达前广场处方能目睹寺院园景(图2)。例如丹霞山别传禅寺,山门前后的两段急坡踏步共82级,高差约15.5m①,且有三次弯折。

  另一个特点是寺院内“多庭多廊”,虽有清晰的空间序列,但富于变化又有韵律感,与北方寺观大相径庭(图3)。广东寺院的园林空间观明显传承了老子“有无相因”思想,庭院一个接着一个逐步展开或逐步收敛,最后推向高潮,庭院间虽隔而不断,院落景物互相因借,由此及彼,互通讯息,这正是道教所强调的“气”的流动。从游赏角度看,台地或山坡上的寺庙园林通常由入口的低处通过多层台阶转折上升,经过一段覆顶空间行走至高处室外院庭,人们在这种环境中会感受到高低的差别与景观的变换,从而产生“别有洞天的感受”[16]。

  3.2寺院建筑岭南化

  寺院之建筑有鲜明的岭南特色。一是色彩,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寺庙常用红、黄、金等鲜艳夺目的颜色,而广东寺园除了粤北和粤东少量寺庙(如云门寺、元山寺)会采用鲜艳暖色(图4)外,更倾向于素雅、恬淡、悠远的用色;二是材质,园中各种殿、堂、厅、亭建筑大多采用当地建材,如广府纯阳观,从入口山门,到文昌殿、钟楼鼓楼等均由清水砖搭建(图5);三是细部,广东寺庙建筑之三雕三塑装饰工艺十分精致,例如光孝寺伽蓝殿和潮州开元寺大殿屋脊脊饰(图6)。另外,在一些寺庙范围内出土的器皿和砖瓦上发现与我国传统风格截然不同的各种莲花纹,这是印度的雕刻与绘画艺术融入广东寺庙的物证。这种古与今、土与洋、中与西合璧的风格特点是广东宗教文化所特有的。

  3.3花木配置丰富自然

  在中国传统造园中,寺庙建筑由于其宗教性,在植物景观上需要营造出更强烈的佛学色彩和意境。松柏的树高、冠幅、树形比较一致,是宗教建筑的常用植物,在大殿或藏经阁前的广场一般会列植成排的松柏以营造宁静肃穆之势。但在广东,种植较多的除了松柏外还有树形比较发散的鸡蛋花、芒果、秋枫等,这是受到南方玄学精神中追求“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的影响之故。选种植物时不会像北方一样过于人为造作和对称取舍,更多的是保留树种的原真和自然。例如冲墟观前广场上种植了古人面子、龙眼和芒果共21株,树阵高矮搭配、轮廓自然、层次丰富,有别于北方寺庙园林的严肃风格(图7)。

  另外,寺庙大殿和住区的天井、院落处空间较为狭小,常种有米仔兰、桂花、九里香等淡雅清香的灌木。乔灌木、地被和精致盆景搭配,结合地上置石,呈现出古朴清幽的寺院环境。

  3.4造景精致,雅俗共赏

  广东寺庙园林造景的最大特点就是小而精、结合生活享受,追求雅俗共赏。池水多为驳石池岸,岸线曲折自然,水面小且深。放生池多为矩形(包括圆角矩形、斜边矩形等类矩形)的莲池,但也有部分为葫芦形或类圆形(图8-9)。石料就地取材,以岭南英德石和黄蜡石为主,石景体量较小,讲究直接观赏性,不追求游览性。构筑手法与岭南私家园林类似、主要为叠山和散置。其中英德石叠山成景,辅以人工流水,并以黄蜡石散置点缀。叠山与放生池水景、石景相映成趣,增强整体的观赏性。例如光孝寺放生池中散置黄蜡石,放生锦鲤,种植水生植物,莲池中置人工流水于叠石间,种植莲花,使整个水景亲切宜人,体现广东人文精神中清新活波、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

  3.5诗文题景

  古语云“园之存,赖文以传”,即古人喜用诗文记录游园之所感所想,在寺庙园林中尤为体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王安石的《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均可称得上是描写寺庙园林盛景的千古绝句。园内牌匾、楼阁、石柱、石刻、经幢上的诗文和楹联记录了每处景致的佛学情怀和园林艺术特征,根据古籍和摩崖石刻留下的题景诗文,提炼出十处广东寺院园林盛景的人文景致意象,详见表2。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对寺庙园林的研究整体失衡,北方和江南地区遥遥领先,川蜀、西藏地区近年来发展较快,其余地方则刚刚起步,但并不代表其他地方的寺庙没有特色或优秀案例。广东有宗教名山和圣地,广东寺庙园林有上文论述的几大特点,作为岭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寺庙园林见证了地域发展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保护利用广东寺庙园林遗产就是保护城市文脉、延续城市特色。广东寺庙园林的空间环境和景观营建特点与城市规划、南方宗教发展、地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对研究岭南园林史、城市史、经济史和文化史都均有重要意义。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