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就业问题论文范文探究我国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改革方案   

发布时间:2014-07-25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很大,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促进就业的形式依然严峻,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青年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变革和结构优化的风向标。 《中国大学生就业

  摘 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很大,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促进就业的形式依然严峻,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青年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变革和结构优化的风向标。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是全国唯一的一份为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服务的专业性刊物。目前杂志发行已覆盖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深受广大学生和就业指导老师的欢迎。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对策,中国大学生就业

  一、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通过对大连地区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共计500份问卷的调查显示,有70%的同学期望的就业地区在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愿意背井离乡,去偏远的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工作。这表明,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仍然集中于我国经济较活跃的地区,这为东部大城市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就业地区“扎堆”现象在客观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虽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合资企业是大学生较青睐的就业单位,但是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意识正在逐步转变,有18%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以新的方式谋求自身发展,创业意识正不断增强。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一大亮点。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就业时更看重个人兴趣爱好,大多数新时期大学生择业时不看重专业是否对口,而是偏于工作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或者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新时期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特殊的家庭模式下,大学生受到了过分的关注和过高的期望,容易自我认识不足,产生自卑自负的心理,使得就业期待过高,抗压、抗挫能力弱,不能适应变化莫测的经济形势和不断调整的劳动力市场。另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发达、物质充裕的环境中,价值观趋向功利化,基层就业意识淡薄,薪酬的高低、福利的好坏甚至成为不少大学生评价工作岗位的唯一依据。总的来说,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观的大致趋向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福利待遇、就业地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工作兴趣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酬薪问题,大学生就业收入预期水平与大多数用人单位愿意提供的薪酬相比较高,而且十分关注未来薪资发展情况。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观建设

  今天,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在面对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教育大学生要正确判断形势,抓住就业良机;关注国家大局,兼顾个人利益;提高个人实力,广泛占有信息。

  首先,高学历不等于高就业能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认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实际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体,是个体固定下来概括的心理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其次,认清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型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型专业教育特点,学术理论更多的是为了应试做准备,缺乏长期实践的资源与环境,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后往往还需要用人单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二次教育或培训。第三,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外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并不是最终决定求助者的职业价值的实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将积极的价值观融入到职业素养,这显然是相当一部分投机主义者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三、 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出发,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努力使自己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提升就业竞争力。

  国家应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多元化择业、多渠道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切实加强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力度。

  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思想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要重视社会环境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社会各界应主动关心大学生就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就业的向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服务意识,引导大学生根据现实社会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科学确立就业方向和目标,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就业标准。

  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主阵地优势,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在实际中提高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增加就业成功率。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首先,对于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而心理又不成熟的大学生,家庭要给予他们就业心理支持和实际的依靠,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其次,家长要理性对待子女的就业问题,从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先就业后择业。再次,家长增强要对子女的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子女增强竞争意识,客服依赖心理,学会自立自强,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

  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新时期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协作和共同努力。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及时的教育及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争取早日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 乔丙武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教育探索,2009(2):135-136.

  [2] 高静 祁仁前措.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与改变[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40-42.

  [3] 曹计划.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14-115.

  [4] 韩嫣.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2(36):106-107.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