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影视传媒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1-12-04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影视传媒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是新闻传播与传媒艺术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在新媒体与新技术转型的当下,影视传媒类实验课程急需在实验室资源、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实践师资力量层面,构建起系统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实

  摘要:影视传媒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是新闻传播与传媒艺术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在新媒体与新技术转型的当下,影视传媒类实验课程急需在实验室资源、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实践师资力量层面,构建起系统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实践能力,组织起实验课程教育、传媒行业实践与网络社会发展三者呼应的教学体系。

影视传媒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影视传媒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是新闻传播与传媒艺术教育中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乎传媒人才培养成效,还涉及教育体系与传媒行业的互动交流。宏观上,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结合,要求强化实验室教学。中观上,教育部与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要求以实验实践教学为抓手突出新闻人才面向社会的动手能力。微观上,当前各高校充分重视实验实践教学,一批一流大学将影视实验资源融入传媒教学中。目前,高校新闻与传媒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突出反映在“影视传媒类”课程体系的创新。纵观高等院校2020年新课程规划,影视传媒类课程大体包括摄影摄像技术基础类、影像策划类、创作与采写类、影视后期制作类。据此,如何将实验资源融入影像课程教学,建构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成为检验教育成效的重要环节。

  传统影视传媒实验课程架构

  传统影视传媒实验课程设置中,基本将实验课视为一般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内容上适当向实操性倾斜,在课程组织、教学方法等层面未作过多专门化、系统化、科学化安排。具体体现在,实验课程只是“教学场地+实验器材”的简单组装。事实上,传统影视传媒教育将实验课程仅视为“动手”的课、“观摩”的课有其时代成因。

  近代以来,传媒教育成长于报纸、电视行业的勃兴过程中,遵循的教育思路是在不断成熟的传媒行业里,培养掌握技术的职业人,一方面以专业促进行业“更成熟”,另一方面以行业带动教育“更专业”。传统报学中,“新闻学基础”“新闻写作”“新闻实务”基本构成了彼时教育的三大板块:以史论梳理中外新闻业的发展及其规律;以社论与报章采写传授新闻报道之法;以组织管理、广告发行、照片制版等为实务教学,“研究新闻纸之各问题而求一正当解决之学”。进入电视媒体时代后,仍一脉相承了实践为中心的实验教育培养思路,稍有更张的是随着影视技术的多样发展,摄影机及其一整套采编播系统成为实验课程主要内容。一方面,这样的课程架构很好的适应了传媒行业需求,在教育资源匮乏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聚焦了教学目标,凝练教学成果。但另一方面,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单向度手艺传授,既难以持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无法构建起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教育始终跟随业务,难以形成有机的彼此引领,学生培养质量良莠不齐,主动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这样的问题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更为突出。

  新传播环境下影视传媒实验课程建设的挑战

  首先,在课程建设端,新技术引领了传播环境的变革,以技术为中心的新型业态渐趋形成。在此背景下,对传媒实验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明显提高,实验课程急需从边缘走向中心,与传统课程一起构建起学科教育的一体两翼。

  其次,在教学目标端,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创新学习、深度学习能力。以往过于依赖教师经验的知识传授生态,明显无法跟上网络新媒体变革,这对影视传媒实验课程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即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动态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在此基础上涵养理论认识。

  最后,在学科建设端,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培养体系,在专业形成、师资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形成互动。实验课程长期游离于影视与传媒学科建设重点之外,显然无法培养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师资队伍,停留在简单的技术操作讲授,极有可能失去擢升理论性研究的机会。

  创新发展影视传媒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搭建适应新技术变革的实验室课程资源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资源整合,对提高影视实验教学质量、培育创新人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重中之重是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实验室硬件建设大多采用项目制:一者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位一体的扶植计划,特别是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重大项目中找到突破点,逐步、分类、分批优化设备与技术;再者积极探索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不难发现,拥有文宣部门共建资源的传媒院校,其实验基础较为扎实,发展态势亦为迅猛。

  更为重要的是,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实现科学化管理,是最大程度整合资源的有效抓手。影视传媒课程有其广泛的实用性,无论从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乃至物理空间外的网络空间,都有赖突破刻板、僵化的管理框架。因此,对区域性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共享实验室,有助于提高利用率。事实上,此种实验软硬件资源,不少学校已经做出了良好示范,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将实验实践课程与实习、就业、产学研一体等联系起来。[1]

  嵌入新媒体发展中的实验实践教育内容体系。其一,教学内容层面,围绕经验现象打造“传媒行业+媒体现象+技能培养”为有机体的多元模块,既支撑起实践教育的主体,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其二,教学方式层面,优化以“问题+案例+专题”的组织链条,搭建实验实践框架,激发立足实践的问题意识。“问题”即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问题意识,带动学生参与课程。“案例”倾向在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场景下呈现内容,将现实材料充分引入课程,而非凭空架设一套理论的逻辑链。“专题”则强调将一些细碎问题整合进一个较有系统的问题域中,发挥学科专业性。其三,教学监督与考核层面,提倡通过“小组+作品+分享”等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一般来说,影视传媒实验课程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作品深化内容,教师督促考察课程内外的实践过程。与此同时,还应该强化以案例搜集、短视频拍摄、公众号内容策划与推广为主要形式的考核内容,要求学生在互动的情景教学环境中阐释实践作品。

  不少影视实验课程设置了“作品+分析”的平时成绩考察规则,此种考核规则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知识累积,有利于完成可量化的考核作品,最后各小组间再进行分享交流,深化教学效果。学生作为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的结合“从主体活动的目的来看,活动主体有两种”,[2]认识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事物或者现象的观念性把握,它一般指向“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它一般指向“客观事物”和实际问题。受我国教育传统以及前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我们只把学生看作“认识主体”,而没有把学生看作“实践主体”,过于重视学生的认识活动,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这造成很多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却不会把它们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3]实践性教学就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考核也紧紧围绕创新精神的涵养。

  锻造新时期高校建设中的实验教研团队体系。一直以来,实验教学处于传媒教育低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教研团队建设。第一,影视传媒实验教研团队,需要改变以往个人化倾向较强的教研状态,以教学小组、教研室等形式,加强专业背景、课程内容相同教师间的合作,提高实验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二,教研团队的组建,除了相近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充分重视团队建设的差异化,吸收各专业背景、研究方法、工作特长的人员加入。此种人员的多样化,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同时能够增强团队应对各种研究问题时的应变能力。第三,实验教研团队的构成,除了在教学中课程内容相近,其理论研究也应该齐头并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对教师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支撑”,[4]教学与科研事实上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结语

  综上所述,组织起科学完善的影视传媒实验教学体系,需要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强创新建设。加大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尝试,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问题探究和知识建构。当下,传媒行业正被大数据、视频、云计算等新技术所引领。传统影视生产方式正在瓦解,新的自主性、联系性媒体生产环境逐步形成。移动互联下的影像传播朝着互动化、碎片化、非线性进发,都在呼唤高等教育组建一个更为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影视传媒人才。——论文作者:夏羿

  相关期刊推荐:《声屏世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江西省广播电视学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主办。注重实践性、启迪性、前瞻性,加强和突出涵括宣传、产业、管理、网络、受众以及新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业务研究、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为一体的新闻专业期刊。对准备跨入和刚刚跨入广电大门的人们,也是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窗口。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