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项目导向法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16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文章阐述项目导向法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引入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整合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学生全面参与项目、学生有限参与项目以及部分学生参与项目等多种方式

  摘要:文章阐述项目导向法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引入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整合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学生全面参与项目、学生有限参与项目以及部分学生参与项目等多种方式,但要注意合理优化设置课程、适当改革考核方式以及提高教师自身技能。

项目导向法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导向法;定量研究;课程整合

  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主要开设在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它主要包括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和统计软件应用三门课程,社会研究方法适用于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它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设计和实践方法等内容。后两门课程则侧重于定量研究,在社会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两门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统计学解决的是数据分析的理论基础问题。社会科学主要的数据来源是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研究这些问卷必须借助相应的分析软件。统计软件这门课程则教会学生怎么把问卷资料转变为数字,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怎么样对数据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这三门课程可以选择性地开设。其中社会研究方法是大部分专业都会开设的课程,只是开课名称可能有些差异,有的叫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的叫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等等。社会统计学和统计软件应用两门课程,则可以选择性地开设,但统计软件应用比社会统计学更实用,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笔者所在的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简称“三社”)三个专业,都将这三门课程列入了必修课。从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如果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本讲授,即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但是总体教学效果并不好,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将三门课程融会贯通,一个重要的做法是项目导向法。

  相关期刊推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公开出版发行,由桂林市教育局主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主要栏目有:桂林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思想政治研究、旅游•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及应用技术、桂林教育论坛等。

  目前研究项目教学法的论文很多,在学科上主要侧重于理工科,在学校层次上主要是高职高专。将项目导向法运用到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成果比较少,例如,徐云霞谈论了项目导向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1]但对教学实施的项目并不清晰;周丕东等人在农村社会方法中谈到项目教学法,[2]但对自己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法谈得比较含糊;邱爱芳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运用了项目教学法,通过“老年漂”以及大学生校外运动等项目的实践,提升了教学效果,[3]但是其经验总结不足。本文讨论的是项目如何有效贯穿于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中。

  一、项目导向法引入的必要性

  (一)可以有效整合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

  社会研究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如果单纯采用以个案为特征的定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中,学生就可以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也没有开设社会统计学和统计软件课程的必要,但是当前定量研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中涉及到一些定量研究的知识,它能够告诉学生如何抽样,如何开展实证调查。但是怎么样分析数据则是统计软件课程的范畴,如果要让学生知道软件分析背后的数理知识,能够对数据进行更好地解释,则依然有必要开设比较浅显的统计学。许多学校社会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这三门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系统教学,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定量研究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完整学习这些课程之后,似乎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当他们毕业后碰到实际的定量研究项目时,往往不知所措。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整合程度不够,虽然学生在这几门课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如果我们转变思路,通过调查研究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系统学习系列课程的基础知识,从而实现三门课程的有效衔接。

  (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科学性比较强,如果仅仅按照书本的知识逐个环节讲授,虽然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但是课程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可能会对这些课程失去兴趣。尤其是社会统计学,这门课程本身的难度就很大,授课的对象大多在高中属于文科背景,他们对抽象的数理知识很难理解。对于社会科学类的学生而言,今后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可能是问卷调查,以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怎么做研究设计?怎么收集数据?怎么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对于理工科类的学生而言,社会统计学、统计软件等课程对他们的数理知识教学要求会比较高,但是对于社会科学则不然,老师没有必要给学生教授复杂的统计学知识,当然并不是这些数理知识本身没有价值,它可以帮我们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分析。但和复杂的数理知识相比,统计软件可以帮助我们省去复杂的计算,直接呈现出所要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懂得如何解释数据比知道推导的过程更加重要。如果我们在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能够让学生参与相应的项目,利用统计软件告诉学生怎么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的社会统计学解释数字背后的意义。这样一来,老师不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引导者,学生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和潜力将会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被高度激发出来。

  二、项目导向法应用的实践

  选择有效的社会研究项目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中,笔者实践过以下几种项目形式。

  (一)学生全面参与项目

  要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最好的方式是让所有学生参与。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时,让社会学所有本科学生参与“广西民族文化认同的调查研究”项目,让他们参与问卷设计,参与抽样方案修改,让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奔赴广西各地开展问卷调查。到了秋季,学生开设统计软件应用课程,在这个课程中,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分析暑假收集的问卷数据。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并非参照教科书按部就班地以知识点分章节进行教学,因为SPSS统计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不同专业对软件命令的要求不尽相同。对于社会学学生而言,并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操作命令,但要能够灵活运用一些重要的分析方法令。本人以学生暑假调查的问卷为主要分析对象,找寻学生的兴趣点,以问卷作为工具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操作,分析相应的变量特征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随着分析的深入,学生越来越觉得社会统计学的重要性。本人又会对社会统计学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回顾,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当然,让学生全面参与项目的要求过高,也经常会转用其他方式。

  (二)学生有限参与项目

  社会科学相关专业有其特殊性,很难让全体学生完整地参与一个项目,往往只能采取有限参与的方式。例如,在“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状况”这个项目中,本人让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全校进行抽样调查。由于他们对这个主题比较感兴趣,调查积极性较高,很好地完成了调查任务。资料收集上来后,在接下来的统计软件教学中,笔者以这份问卷为主,将专业认同和学习状况这两个变量操作化,探寻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内容等方面的重要影响。通过这个项目的参与,学生不仅学习了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也学会了定量研究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他们通过实证数据的分析,切身感受到专业认同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视角。在这个项目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成为参与者,但并未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因为问卷的设计比较复杂,涉及到相关的理论。在大学进行抽样看似简单,操作起来也很复杂,这些环节主要由笔者完成。

  (三)部分学生参与项目

  由于本科生数量较多,让学生全面参与研究难度较大,有时会让部分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贯穿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教学。尽管教学效果不如前面的方式好,但参与过社会调查项目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例如,笔者在做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族群关系研究项目时,由于经费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并没有开展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笔者利用暑假时间,带领7位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奔赴龙胜各个乡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问卷调查,足迹遍布龙胜主要地域,收集了500多份问卷。收集的数据资料被用来进行统计软件教学,此时所有学生都参与数据分析,教学的效果比较好。在这个案例中,那7位学生参与了抽样、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而其他的同学主要是分析调查问卷。

  (四)大型项目数据教学

  除以上方法外,笔者还会将大型数据库的数据运用到教学中来,例如将CGSS(全国综合社会调查)引入课堂。因为笔者授课的专业主要是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三个专业,全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对他们来说非常适合。当然,CGSS数据基本上每两年会更新一次,笔者总是选择最新的数据进行教学,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社会研究方法中,讲授变量的测量层次、量表以及问卷设计等问题以CGSS问卷为参考;在社会统计学中,关于数据的集中和分散趋势、变量之间的相关和回归,笔者都会有意识地用CGSS数据进行教学;在进行统计软件教学时,学生对这份数据已经不再陌生,可以运用学到的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利用CGSS数据时,由于涉及的模块很多,笔者会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学生的兴趣适度进行选择。例如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婚姻家庭模块;社会工作专业选择社会组织方面的问题;而社会保障专业则给他们选择社会保险的参与度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尽可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变量。例如在谈相关性时,可以将学历和收入这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学生会发现从总体来看,收入与学历成正比关系;同时也可以用折线图表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不同学历层次的收入分布。当学生亲自分析这些变量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自己主动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有时,笔者也会让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在CGSS数据中寻找相应的变量进行操作,教学生怎么灵活分析数据,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项目导向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优化设置课程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和SPSS软件作为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三社”专业中尽可能开设,如果条件有限,社会统计学可以融入到统计软件课程中。在开课顺序上,可以在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开设社会研究方法,正好能让学生在一年级暑假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充分实践所学的研究方法知识;在第三个学期开设社会统计学,让学生明白社会统计的基本原理,为问卷分析做好准备;第四个学期学习统计软件应用,最好选择SPSS软件,因为其界面比较直观,容易操作,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熟练掌握问卷分析的技巧。需要注意的是,三门课程之间有重合的部分,例如社会统计学可能涉及抽样,而社会研究方法同样也有相关内容。社会研究方法的定量部分如果扩展的话,也会渗入到社会统计学和统计软件的领域。因此,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可以由一位老师负责讲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三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衔接,但其弊端是一位老师的知识存量有限,授课缺乏多样性;如果是几位老师轮流讲授,可以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的知识,但是由于教师的知识存量和教学风格的差异,可能会极大地影响项目导向法的效果。因此,当两人或多人授课时,教师之间应该对教学的实施展开积极讨论,相互之间要充分沟通了解,并且互听对方课程。讲授社会研究方法的教师最好能够组成一个研究团队,让本科生也能充分参与到调查项目中,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适当改革考核方式

  通过调查项目的引导,把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融会贯通,这就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的考核上也应该有所更新。原有的考试方法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对具体知识的应用,用一份考试试卷来考核所有学生。但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应用性很强,纸质试卷未必适用。例如,在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中,学生的调查参与和研究设计应该占主要部分,而不应该仅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在统计软件应用课程中,同样应该做出突破,可以用学生做过的项目数据或者CGSS数据作为考试数据,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并对统计结果做出解释,这实际考察的是学生对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这恰恰是今后学生步入社会所需的极其重要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自身技能

  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中,调查研究项目是有效的整合纽带。但是,要充分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并不容易。目前许多学校的社会学及社会保障等专业,建立了社会研究实验室,购买统计软件,这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但是仅依靠教学设施的投入远远不够,还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对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能提供适合本科生参与的调查研究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该对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非常熟悉,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以及统计软件课程不是彼此分离的,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教师需要能够将这些课程的知识前后贯通。

  当然,项目教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者指出:“一个项目无法关联课程所有内容,所以教学后学生可能会做这个项目,也可能学会了该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却无法保证能完成另外一个项目,一定程度上讲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太完整,这显然会影响将来的可持续发展。”[4]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固然重要,但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在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论文作者:赵锦山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