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建设及应用提升

发布时间:2021-02-20所属分类:电工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国网兰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公司)创新提出以业务流程在线化、设备状态可视化、生产作业移动化、班组装备智能化、管理决策精益化为目标,构建智能运检转型背景下的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建设与应用提升路径,形成管理驱动+技术驱动+人才驱动三位一体的智

  摘 要:国网兰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公司”)创新提出以“业务流程在线化、设备状态可视化、生产作业移动化、班组装备智能化、管理决策精益化”为目标,构建智能运检转型背景下的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建设与应用提升路径,形成“管理驱动+技术驱动+人才驱动”三位一体的智能运检转型兰州范本,推动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建设提档升级。

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建设及应用提升

 
  【关键词】智能运检 数字化班组 微课工程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国网公司产业升级相关举措落地,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近两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从电网设备运维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顺利组织完成了330千伏输变电设备运维业务属地化调整、地市公司运检业务“管办”分离、变电监控职责移交等一系列组织体系改革。但是,公司目前仍面临监控平台多样难整合、系统应用成效难提升、基层运维班组能力素质不足等问题,“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为公司巡检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管理对策

  本项目以“业务流程在线化、设备状态可视化、生产作业移动化、班组装备智能化、管理决策精益化”为目标,构建了智能运检转型背景下的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建设与应用提升路径,形成“管理驱动+技术驱动+人才驱动”三位一体的智能运检转型兰州范本,推动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建设提档升级。

  (一)创新建设生产指挥中心,实现生产业务统一指挥

  一是形成四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创新开展生产指挥中心建设工作,形成运检管控中心、安全管控中心、消防安全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的“四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

  二是构建生产指挥中心组织架构。设立中心负责人1名,由运维检修部负责人兼任,负责全面管理生产指挥中心日常业务。下设技术组及管控组,并明确各级职责。

  三是打造生产指挥中心协同机制。公司应建立“信息集成、快速响应、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生产指挥协调机制。发挥智能运检模式下信息快速传递的优势,优化运检部-电科院-各运检单位纵向支撑机制,强化运检专业与调度、营销、财务等专业的横向协同,并与林业、国土、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打破纵横壁垒,推动运检全业务信息交互及决策执行畅通无阻,形成兰州公司安全生产指挥体系。

  (二)全面完善管理规范制度,全面提升运检管理质效

  一是完善智能运检技术管理规范。优化输电线路智能运检管理制度、制定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管理规范、变电站无人机巡检管理实施细则等智能运检技术管理规范,提高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实现在线监测数据高效诊断,引导各单位的运检模式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以减少运检人员的工作量。

  二是制定生产指挥中心管理方法。公司对生产指挥中心涉及的岗位职责值班、信息报送、大厅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制定编写《国网兰州供电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管理制度汇编》。

  三是推行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管理。公司在线路智慧管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行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管理模式,实现新设备、新运检手段与传统人工巡检的相互补充,强化设备隐患管控的针对性,把精准投入、精益管理、精细作业的理念贯穿全业务、全流程,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重点放在易发生线路故障的区段巡视上,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优化输电线路智能运检管理制度、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管理规范、变电站无人机巡检管理实施细则等智能运检技术管理规范,制定生产指挥中心管理办法,在线路智慧管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行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管理模式。

  (三)整合搭建生产指挥平台,实现生产作业智能管控

  一是夯实基础,构建大屏硬件单元。通过大屏幕把市场上最卓越的高清晰数字显示技术、超窄边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大屏幕显示系统,从而提供了一个网络集中监控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决策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

  二是顶层设计,实现总体架构领先。首先,基于多方需求开展功能定位,全面掌握输电管理人员、班组长和现场作业人员三类人群的使用需求,使输电全景智慧管控平台充分满足输电线路专业管理和运维检修等生产活动。其次,根据总体架构开展功能设计,平台总体为四层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三是多维捕捉,感知电网心跳脉搏。首先,大力推广可视化及AI视觉技术,实现对输电线路状态和通道状态的7×24小时立体化、全区域、多维度感知。其次,借助卫星红外遥感准确定位山火疑似点,与电网设备坐标信息进行融合叠加,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环境,自动推送告警至运检人员。另外,接入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预警数据,结合气象预报数据和北斗监测系统,指导运检人员开展线路通道、变电站特殊巡视和检修。

  最后,汇总历史雷电数据,融合线路所处地理环境和落雷特征形成风险分布图,实现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指导运检人员在高风险区域加装避雷设施,降低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跳闸率。

  四是科学搭建,实现智能作业管控。首先,搭建智能管控端,实现数字化全景管控。数字化方面,开展输电线路设备实时全息监测、状态评价、故障告警、趋势预判、运检策略智能优化、运检任务跟踪与分析、信息发布和全景展示等工作;可视化方面,接入各类可视化监测终端流媒体数据,通过三维GIS地图实现输电全景可视化展示和监测,并且可随时调取特殊区段和重要通道的实时影像查看异常。其次,搭建移动作业端,实现智能化移动作业。通过移动作业终端,现场作业人员在巡检过程中,可通过随手拍功能,进行拍照、录像、位置采集等操作,随时随地录入巡视信息、缺陷、隐患、相关照片等现场信息,开展巡视、看护、抢修等现场作业,并对风险点进行标注和提报,实现与后台服务即时交互。

  (四)建立数字化班组评价标准,促进班组职能化转型

  为加强兰州供电公司数字化班组建设,推动班组积极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在线监测等技术,大力营造班组减负增效氛围,兰州供电公司以设备状态可视化、业务流程在线化、生产作业移动化、班组装备智能化以及管理决策精益化为建设目标,率先在全省开展数字化班组评价,形成数字化转型班组和数字化示范班组两级评价授牌管理体系。

  相关知识推荐:评职称论文多少字好发表

  按照变电运维类和输电运维类对业务进行划分,分别制定数字化班组评价指标体系,对人员、业务、设备等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分析,客观呈现班组数字化转型成效,将人脑中的主观印象评价转化为数据化量化评价体系,以强化对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的量化考核为落脚点,实现数字化班组的客观评价。

  (五)创新“微课工程”培训模式,提升一线班组技能水平

  为提升广大一线生产员工技能水平,针对大部分员工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相对陌生,而电网发展又迫切需要新技术等方法手段来达到提质增效,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的矛盾,公司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重点突破,以实现微课工程常态化运行。

  一是以工作需求、人员特色、新设备等方面入手,确定微课培训内容,建立网状知识结构开发体系。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输电无人机巡检、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以及各种试验仪器的原理、使用、维护等。二是完善“微课工程”APP,因地制宜制定微课培训平台固化措施(工作日、工前、APP培训),实现编制、校审、反馈、完善、发布、评价、应用全流程管理的“微课工程”线上管控模式,推广应用开发成果。三是通过加强微课工程管理体系、积极培养微课讲师及打造微课精品资源库,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保障微课工程常态化推进。

  三、结语

  国网兰州公司通过生产指挥平台融合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加工,将雷电、山火、覆冰、气象等外围信息接入平台,并通过大数据提供的计算及分析处理将相关信息结果展示在地理图上,对电网运行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将汇总的各类运检、调度营销、基建等信息通过平台告知相关电力人员,辅助其进行决策,制定安全保障方案,进行指导,对施工作业过程实现动态管控。构建“管理驱动+技术驱动+人才驱动”三位一体的智能运检体系,全面推动公司运检方式转型,实现生产管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从“分散现场管控”向“集约生产指挥”、从“传统人工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华丽转身,为公司今后朝着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论文作者:张小勇、蒋甘宁、吴虓、曹少辉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