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文化遗产论文如何对中山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管理 

发布时间:2014-08-09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纵观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原生态保护较好、生命力顽强、传承发扬得较好、群众参与性较强等特点。其中,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西区醉龙舞、南朗崖口飘色已经进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鹤舞、白

  摘 要:纵观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原生态保护较好、生命力顽强、传承发扬得较好、群众参与性较强等特点。其中,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西区醉龙舞、南朗崖口飘色已经进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鹤舞、白口莲山歌、黄圃飘色、黄圃麟麟舞等进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一批项目人选了市级保护名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7月6日-7月17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组成的“践行青春,传承文化”实践队开展了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团队就“民间艺术现状”、“村民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调研。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本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产生了几点思考。

  一、中山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中山整理和挖掘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的类型有以下三种(虽然各种类型之间的界限很难精确界定)。

  (一)民间民俗

  宗教仪式、传统经济、生活方式、民间传说等等,只要能够在它们所属的社区文化或者经济生活中保持生命力,这些表达方式就能够保存它们的价值。比如:中山崖口飘色、小榄菊花会、沙溪四月八浴佛节。我国有众多的民俗活动,很大部分是起源于对神灵或祖先的祭祀及纪念活动。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飘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南朗镇崖口村地处珠江出海口旁,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当地各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泉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据清同治七年出版的《香山县志》载:“每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日打醛,盛饰仪从,异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征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日出会景。”这些文字,描绘的是当年崖口飘色的盛况。崖口村在举行飘色出巡时,还伴有舞龙、舞狮、舞麒麟等民间舞蹈穿插进行。崖口村舞的是板龙,50多米长的龙身,全部用一块块的木板做成,舞起来却非常生动,令人赞叹不已。由于内容丰富,每逢农历五月初六飘色出巡,崖口村像过节一样,洋滋着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

  (二)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传统戏曲和传统体育

  沙溪醉龙舞、中山咸水歌、白口莲山歌、隆都鹤舞、黄埔麒麟舞。舞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原舞醉龙者是在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埋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醉龙舞由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

  (三)传统手工技艺

  沙溪凉茶传统工艺、大涌红木雕刻工艺、黄圃腊味制作工艺、咀香园杏仁饼制作工艺等等都是中山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杏仁饼诞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的香山县城石岐,由兴宁里一清官后裔诗礼传家一一萧家的女佣播雁湘在萧友柏侍妾林大姑指导下而创制。杏仁饼选用绿豆粉用木制饼模打制出形如杏仁的饼样,并加人特制猪肉做夹心,经过一系列传统烘焙工艺制成,人口甘甜松化,令人齿颊留香。

  二、中山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具体办法

  (一)以实物的方式记录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民俗展示区中,展出大量珠江三角洲的传统民俗。如:蜡制的传统年节食品、婚嫁祝寿的场景、民间的木雕、刺绣等。它们是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化遗产保存最为有效、也最为直观的手段之一。与多媒体记录方式相比,它具有更多的客观性、真实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实物记录民俗类文化遗产的另一个长处是便于以后的展示,而展示又是文化遗产体现其最大价值的主要手段。这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实物化”的保护,可能会成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

  (二)以多媒体方式等高科技手段记录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电脑触摸屏里可以听到孙中山先生去世前一年的原声演讲录音。在本馆曾经展出展览的文字、图片或者声音,都可以在本馆网站上找到。通过记录和录音,把无形文化遗产转化成有形遗产以作为历史和文化见证。

  (三)以口述史学的方式记录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口述史学的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可以使我们知道一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表演方式,同时还可以使我们通过深人细致调查,深刻地了解到作为一名普通百姓的生活实情,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中上市的孙中山研究所通过出版物等方式记载大量有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资料和有关民俗风情的访谈记录。

  三、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它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中国作为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较多的国家,也不断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继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2011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意味着中国对“非遗”的保护提至法律层面。

  广东省中山市是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城市,这里有许多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山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对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于中山市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中山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竟争力

  当今时代,城市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角逐,也是文化的较量。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区,对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提炼城市的文化价值观,使之成为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竞争力的源泉。

  (二)有利于推动中山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纯依赖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大量投人,更需要依靠市民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这归根结底取决于城市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只有以文化为切人点和突破口,打造城市的精神图腾,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传承、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

  (三)有利于打造成中山市的城市名片

  “只有本土文化是最难被复制和移植的,它们是城市之魂。”有人这样说。的确,“非遗”作为城市的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把具有中山市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我们的“城市名片”,使之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成为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品牌,可以彰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市民自豪感,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有力的助推作用。

  结束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应努力推进这项全民的事业,为在全球化浪潮中维护自身的文化命脉,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性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2]《守望民间》冯软才等主编(西苑出版社2002年版);

  [3]《香山县志》清同治版卷五之“风俗”。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