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中国古代地图造送制度

发布时间:2019-09-27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大家知道,周朝持续了700多年的历史。虽然奴隶制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是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统治方式,包括为这个统治方式服务的所有机构。在战国时成书的《周礼》中就记述了当时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的有关地图的各类官员及其职能。大到管理

  大家知道,周朝持续了700多年的历史。虽然奴隶制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是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统治方式,包括为这个统治方式服务的所有机构。在战国时成书的《周礼》中就记述了当时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的有关地图的各类官员及其职能。大到管理国家版图的职官,小到管理墓地的职官,几乎应有尽有,多达 20余种各司其职的职官。东周和战国时期文化仍不发达,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都是由中央派遣专人——“式负版者”和“輶轩之使”(或叫“輶车之使”)到各地去测绘地图和搜集人口、税赋、河湖、道路、要塞等相关情报,统一归由中央管理、使用的。到汉晋虽然没有再派“輶轩之使”到各地去测绘地图和搜集相关情报的记录,但是利用到各地的将士和官员所作的“行程录”(记有方位、里程、山脉、河流、城镇及人口等信息)来编绘地图也是与派遣輶轩之使测绘地图有同工异曲之妙。这与今天未带任何仪器设备的侦察兵用目估草测战地地形图相类似。

中国古代地图造送制度

  西晋杰出的地图制图学家裴秀(公元224-271年)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好学,颇富才华。先任尚书令,后任司空为地官。他在工作中随时接触地图。可能他没有看到汉代优秀的地图作品,比如东汉张衡所绘的《地形图》(张衡除在公元116年进献过《地形图》外,还著有《算网论》一书和《飞鸟历》一书。以上二书均失传。但据书名《算网论》看,或与地图投影之经纬线网有关,而《飞鸟历》则与鸟瞰图有关)之类,而只是接触到一些“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的“舆地及括地诸杂图”,当然使用起来非但不便,而且错误百出。故裴秀在诸多制图实践中总结出制图之体有六: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向;道里即路途远近;高下即地形之高低;方邪似为地物的产状;迂直即曲直。而且他指出这六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参而考之因地制宜。并且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十八篇。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是地图测绘的原则,也是对前人地图测绘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所有地图测绘必须遵循的千古不磨的法则。从此中国的地图测绘从凭经验测绘走向按科学法则的测绘。这是测绘的长足进步。五代梁之张僧繇还绘制过《九鼎图》(即《禹贡图》)。

  隋朝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大业中,隋炀帝“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由基层政区造送地图的最早记录。隋朝开始了由地方向中央造送地图的先河。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三十一卷,《诸州图经集》一百卷。

  唐朝规定地方造送地图初期每三年一次,后改为五年一次。“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诸州图每三年一送职方,今改至五年一造送。如州县有创造,山河有改移,即不在五年之限,后复故。”贾耽(730-805 年)画《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一轴。801年贾耽令工人画成《海内华夷图》一轴,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为百里。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公元 813年李吉甫编成《元和郡县志》及元和《十道图》“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除对国内规定地方造送地图外,唐朝还注重收集国外的地图和有关资料。“其外夷,每蕃镇到京,委鸿胪卿讯其本国山川风土为图”。故裴矩撰《西域图记》三卷。“高宗遣使分往康国、吐火罗,访其风俗物产,画图以闻。”贾耽在任鸿胪卿期间, “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是九州之夷险,百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究源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地图绘制有很大的发展,僧一行等进行了纬度测量,这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的纬度测量,测出纬度一度弧长为123,03公里。唐代还绘制了全天星图(即敦煌星图),涌现出了裴矩、阎立本等地图学专家。可惜唐代地图多已散佚。

  期刊推荐:《地图》Map(双月刊)1986年创刊,为地图专业科普期刊,旨在向广大地图爱好者介绍地图知识和发展地图文化内涵,提高广大读者读图、用图和解图的能力。是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中,惟一一本以地图为主题的杂志,通过地图来展示历史,地理,人文,以及旅游。

  五代十国——后唐明宗李亶天成三年(928年)将地图每五年造送改为每逢闰年造送。《五代会要•职方》:“长兴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尚书吏部侍郎王权奏:‘伏见诸道府,每遇闰年,准例送尚书省职方地图者,顷因多事之后,诸州道府旧本虽存,其间郡邑或迁,馆递曾改,添增镇戍,创造城池,窃恐以旧规录为正本,未为详勘,必有差殊。伏请颁下诸州,其所送职方地图,各令按目下郡县镇戍城池,水陆道路或经新旧移易者,并须载之于图。其有山岭溪湖,步骑舟楫,各得便于登涉者,亦须备载。’ 奉敕‘宜令诸州道府,据所管州县,先各进图经一本,并须点勘文字无令差误。所有装写工价,并以州县杂罚钱充,不得配率入户。其间或有古今事迹、地理山川、土地所宜、风俗所尚,皆须备载,不得漏略,限至年终进纳。其画图候纸到,图经别敕处分。’”

  宋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闰七月丁巳有司上诸州所贡闰年图故事,三年(978年),令天下贡地图与版籍皆上尚书省。国初以闰年为限,淳化四年(994年)诏画工集诸州图用绢一百匹合而画之为《天下图》(即《淳化天下图》)藏于秘阁。咸平四年(1001年)四月,“诏诸州所上闰年图,自今两闰一造。每三次纳仪鸾司,即一次纳职方;换职方旧图,却付仪鸾司。”(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又诏重修定《大、小图经》,令职方牒诸州谨其藏,每闰依本录进。据《神宗史志》(1068-1085年),职方掌天下图籍,周知方域广袤及郡邑镇寨,道理之远近,与古今兴废之因,州为之籍,遇闰岁则一造图以进。元祐三年(1088 年)四月己卯诏诸路及州各具图,开析建立沿革城壁吏员,户口贡赋,山川地理上职方。后来又令各转运司每十年一造送。从《九域守令图》图记中有“世传皇朝《守令图》数本”可知北宋除要求诸州上本地闰年图外,中央也将全国图的拓片下发给了各州府。因此才有宣和三年知荣州的宋昌宗令人刻绘《九域守令图》碑。宋代是中国地图测绘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涌现出众多的优秀地图作品,如《淳化天下图》《十八路图》《九域守令图》(其实就是沈括编绘的《守令图》小图)、《华夷图》(唐代贾耽编绘《海内华夷图》的宋代版本)、《禹迹图》《天文图》《地理图》《平江图》《静江府城池图》《舆地图》等石刻地图和《历代地理指掌图》《禹贡山川地理图》等印刷地图,并涌现出晏殊、沈括、赵彦若、吕大防、税安礼、程大昌、黄裳及许多不知名的地图专家。

  元代,秘书监焦友直向忽必烈建议保护宋代收藏的书画。元顺帝建奎章阁,后改宣文阁,后又改为端本堂,收藏古书画(包括地图)。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自北海(今俄罗斯地,北纬65度)到南海岛屿“北纬15度” 共测27点,并提出海拔高程。1296年曾部分进行过土地测量,绘出“魚麟图册”“鼠尾册”,但未普遍推行。元代不到一百年,关于地方造送地图未见著录。元代朱思本用 10年时间编绘成《舆地图》长宽各7尺(已佚);扎马鲁丁制作了中国首个地球仪,“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已佚)。

  明代,“凡天下地理险易远近,边腹疆界,俱有图本,三岁一报,与官军车骑之数偕上。”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天下要冲及险阻去处,各画图本,并军人判籍,须令所司成造送部,务知险易。” (《明史》)这说明明代规定,地方州府一级必须每三年向中央上报本地地图一次。明隆庆三年(1569年)兵部尚书霍冀又编辑《九边图说》。为此他向各省督抚颁发移文(即通报),要求将本地区地理形势及军事设施如实地绘成地图,加上说明,每年年底上报本部。明代流传下来的地图不少,但许多都流失到国外,尤以日本最多,也有英、法、意、美、朝、越等。著名的地图有《杨子器跋舆地图》、罗洪先《广舆图》、李泽民《声教广被图》、僧清浚《混一疆理图》、郑若曾《筹海图编》以及收入茅元仪《武备志》的《郑和航海图》、郑和船队绘制的《天下诸番职贡图》、陈祖绶《职方地图》等等。明代已有西方测绘的地图传入中国。如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庞迪我《海外舆图全说》、艾儒略《万国全图》等。

  据相关史志,清代没有“逢闰年造送”或“三岁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但是康煕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版图实地测绘。《皇舆全览图》《皇舆全图》《皇舆图》《大清一统舆图》《乾隆内府舆图》等,都是康乾时期的全国地图。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