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艺术论文发表美学现实意义的认识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6-08-23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这篇艺术论文发表了美学现实意义的认识和思考,有了现代文明,人们逐渐有了美的意识,我们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体会对审美的把握,并体会了其中乐趣,那么美究竟是什么?哪些是美的?怎样才能创造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谈一谈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这篇艺术论文发表了美学现实意义的认识和思考,有了现代文明,人们逐渐有了美的意识,我们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体会对审美的把握,并体会了其中乐趣,那么美究竟是什么?哪些是美的?怎样才能创造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谈一谈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艺术论文发表

  摘要:美是一门既浅显又深厚的学问,同时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个人都渴望美,人们通过发现美的眼睛,进而去欣赏美,最终拥有创造美的能力。美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人们在追求真善美的同时,将美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艺术论文发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康德曾经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要通过创造美,而不是破坏美,要通过美的创造来体现道德上的善而不能因破坏美导致道德上的恶。每一个人都是向往美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到美。

  一、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_发现美

  通常,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是通过眼、耳、口、鼻、舌、身、意来展开的,但是根据调查,人们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认识,通过眼睛即视觉所占比例高达85%左右,而由耳朵即听觉所占比例多达11%,由这一简单数据可看出,人们认识生活大多是通过感觉器官。同样,人们认为一个人漂不漂亮,则是通过“色、形、声”,色和形对应的是眼,声对应的是耳,但是通过感觉器官对人的认识往往是不深刻的,因此人们要进行交往,彼此相互认识,来达到对身、意的考量。最简单的美可以说是漂亮的人,美丽的画,自然的美景等等,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往的应该是正义和善良之美,也可以说是道德之美,这种道德之美不分肤色、不分民族、不分语言、不分阶层,这种美是一种更好层次,能够长久存在,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在这个全面的审美化时代,社会现实本身已经成了艺术作品,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是受到杜威实用主义美学的激发。人们发现美,是为了让生活更加有意义和充满情趣。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论是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科学美等,都是欣赏者对对象进行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获得由浅入深的审美把握,体会其中的乐趣,在这一过程,欣赏着身心愉快,赏心悦目。

  二、提高审美情趣_欣赏美

  人们发现美则是为了欣赏美。美有两种基本的形态: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等。美的内容多样,有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美,文学艺术之美,当然也包括更高深、悲壮的悲剧之美,美不仅要表面美,更要心灵美。人们进入博物馆或者美术馆游览时,总会被那些艺术品的魅力所折服,驻足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显得那么神秘,敦煌的壁画也是那么虚幻缥缈,兵马俑的宏伟庄严令人惊讶,人们羡慕古人天人一体、物我合一之美,对酒当歌、把酒临风之美,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更有许多人向往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庄子曾说,天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种自然之美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人间美景,让人赞叹。柏拉图认为:美不是具体事物,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他所表达的是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样一个人或者一幅画,不同的人对此的见解是不同的。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如参观画展、走进大自然、欣赏美术作品等。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人们同时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一些不满或者消极的情绪都会消失,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安详。一个国家也需要懂得审美的民众。审美意识强的民众必定不爱好争吵和暴力,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平衡、达成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他们不仅会在自身爱好的事物中获得审美的满足,甚而还能有所创造、创新和发明。发现美之后,随着审美情趣的提高,应该追求更高的生活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符合大多人的利益。我们应积极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三、发扬创新精神_创造美

  人们发现美和欣赏美,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美,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生活需要美,人们通过打扮让自己变得更美,正是这种打扮也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美。然而,打扮不当,则会有适得相反的效果,“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就是最好的印证。其实,穿着中所谓追求美,只要符合自己的职业,简单大方,彰显气质就好。现代人需要将外在美与心灵美统一起来,外在的美是暂时的、易变的、浅显的。而内在美则是长时间、强烈的、深刻的,将二者辩证的统一结合起来,方能更加完美。个人之美与社会之美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期,小康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同样可以理解成社会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马克思曾提到,社会劳动是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民群众才是美和艺术的创造者,因此要积极发挥人民大众的作用,从而也服务于人民大众。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美的理论魅力应该得到大力的彰显。每一个人都追求美,向往美,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也到处闪烁着美的光彩,我们只有学会发现和欣赏各种美,才能真正使自己的心灵充盈起来,完善起来,美好起来。我们与其怨天尤人,到不如扪心自问:我们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美好的事物?

  【参考文献】

  [1]任亚荣.福柯的伦理学—美学初探[D].西北大学,2004.

  [2]朱鹏飞.梁启超“情感说”的人生论美学意义[J].武陵学刊,2015.

  [3]任敬伟.发掘美、欣赏美、创造美[J].贵州教育,2001.

  [4]孙群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J].学海,1996.

  [5]张玉能.实践创造的自由与美和审美[J].汕头大学学报,2003.

  [6]欧阳朗.谈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作者:胡梦珂 梁超锋

  推荐期刊:《边疆文学》为我省反映边疆地区文学创作业绩培养少数民族地区文学创作业绩培养少数民族作家作者队伍,宏扬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纯文学期刊,已创刊五十年,培养了大批各民族作家,为丰富我省的文学百花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