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皖江规划的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所属分类:科技论文浏览:1

摘 要: 这篇国家级论文投稿发表了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定研究,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战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与京津翼战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论文提出在产业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这篇国家级论文投稿发表了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定研究,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战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与京津翼战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论文提出在产业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国家级论文投稿,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

  1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进入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战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目前,针对战新产业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审视战新产业发展的视角日趋多元,现梳理如下:

  [1](2010)将战新产业定义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3](201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及路径选择,研究其概念特征及发展规律.张金艳

  [4](2015)对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度进行评价,分析发展水平并提出建议.金倩倩

  [5](2015)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运用行业集中度测定区域战新产业集聚水平.代月平

  [6](2015)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研究,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β和行业集中度指标CRn测定我国战新产业集聚水平并定位贵州省战新产业集聚水平.寇娅雯

  [7](201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调控机制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中国目前丞需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制度体系,明晰产业政策作用范围.王欢芳、陈建设、宾厚

  [8](2015)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研究,提出我国战新产业集聚区在发展中面临的障碍及解决措施.张在旭、尚高龙

  [9](2013)基于spss聚类分析黄河三角洲经济园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利用冰柱图和树状图比较各经济园区的相似度和差异性并提出构想.于铭

  [10](2007)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利用spss统计分析劳动力净变动指标和集聚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从以上文献梳理来看,已有文献在研究战新产业集聚方法上,大多运用静动态产业集聚指数进行测量,此方法所需数据难以获取,计算过程相对复杂;内容上,基本停留在现状调查,发展对策方面丞需研究;对象上,多集中于全国或发达地区,对于起步较晚的地区缺乏透彻研究.

  因此,本文选用数据获取容易、计算过程简便,分析结果清晰直观、易学易用的spss软件进行区间估计,定量分析皖江城市带战新产业总体集聚情况,并与京津翼战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2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定研究

  2.1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集聚情况

  2.1.1工业产值

  1)2015皖江城市带战新产业总产值及各市产值2015年全区战新产业实现产值6825.4亿元,占安徽省战新产业的76.5%.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发展困难较多的情况下,皖江战新产业总产值增速虽有所放慢,但仍保持在较快增长的合理区间.近年来,全区各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新产业发展整体上呈现规模快速做大、实力持续增强的良好态势.全区基本形成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

  2)2015年皖江城市带各市支柱型战新产业发展状况

  a.合肥:汽车及零部件增长18.3%;平板显示及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27.6%和19.5%.

  b.芜湖:芜湖机器人、现代农机和新能源汽车基地分别增长44.5%、22.8%和28.5%.

  c.马鞍山: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7.2%,新材料产业增长15.6%.

  d.铜陵: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9%.

  e.安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34.0%.

  f.池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2.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5%.

  g.滁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9.1%,汽车制造业增长30.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9%.

  h.宣城:装备制造业增长11.1%.

  2.1.2企业效益2016年上半年,全区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增幅同比分别提高9、2.9和25.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由去年同期下降2.6%、0.4%转为增长3.1%和26.8%.

  2.1.3集聚基地全区12个战新基地集聚462家企业,2016年上半年产值1297.8亿元,增长15%,全超导托卡马克、量子通信、语音合成等高端科技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2.2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2.2.1构建集聚指标分析体系———区间估计区间估计: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根据一定正确度与精确度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作为总体的分布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样本:n样本均值:样本方差:S2=∑(X-x)2/n-1标准误差:s=√S22.2.2获取指标体系数据

  1)皖江城市带典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甄选以下11个位于皖江的安徽首批战新产业基地进行研究.

  2)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趋势测量结果与分析。

  3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存问题

  3.1发展效率有待提高,部分指标及行业生产增速慢于全省2016年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为17%,全区增幅15.9%,比全省低1.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金属制品机械分别由去年同期增长18.4%和8.2%转为下降1.2%和0.8%.3.2区域分化态势明显区域两级分化明显,经济发达、基础较好、资源和政策集中的合芜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入较深区域,发展方向趋于高端化,对皖江GDP的拉动作用显著,成为全省战新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而在以传统产业为主、基础较弱的安庆、池州、宣城等地区,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产业多处于中低端环节,对GDP的贡献相对较小.3.3地区发展各自为阵,未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条为深入探究皖江战新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本文将其于我国战新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京津翼地区进行对比.目前,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逐步集中,成为三地发展新支撑.例如“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12.6%,居全国首位.随后,天津及河北相继制定相关优惠政策.2016年三地联合制定印发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对比发现京津翼地区战新产业布局紧密,政策制定步调一致,资源互补,错位发展.相比之下,皖江战新产业布局松散,缺乏凝聚力.

  4关于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对策

  4.1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不断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4.2以强带弱,协调区域发展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削弱区域两极分化.例如,在知识人力资源资本上已经具有相当优势的合芜地区,应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带动各城市间协同创新,提升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4.3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地区战略规划衔接配合加强整合协调,消除行政区界限观念及政策壁垒,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协调有序管理,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城市分工协作与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将城市间断续或孤立的行业部门串联起来,形成完整产业链,促进全区战新产业集群由大到强.例如,推进合芜马、安池铜城市组群协调发展,促进合滁、芜宣两翼整合.

  作者:马旖雯 张晴 单位:滁州学院

  推荐阅读:探讨当下新兴产业管理制度 南京大学学报

  合理选择产业领域、塑造特色优势。合理选择新兴热点。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要遵循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规律,结合现有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地区优势,合理选择本地区的战略新兴产业,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