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电子科技论文大学生“手机恋”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6-05-17所属分类:科技论文浏览:1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也在不断发展着,移动网络技术和手机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本文是一篇 电子科技论文 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手机恋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信、微博、QQ、人人、陌陌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也在不断发展着,移动网络技术和手机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本文是一篇电子科技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手机恋”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信、微博、QQ、人人、陌陌等手机App社交软件的普遍应用,“人随网走”已经变为“网随人走”, 移动互联网在深度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生活、交往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恋爱方式,大学生“网恋”已经进入“手机恋”时代。文章通过开放式问卷与封闭式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研究并阐释了具有多媒体性、移动性、交互性、即时性、虚拟性等特征的智能手机以及其给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其中的五种影响因素,总结出应对手机技术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爱情危机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恋,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亘古永恒的主题,也是自古以来便被不断歌颂的一种美好情愫。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来,古典式的爱情便逐渐走向了它的终结。如今,熟练掌握各种网聊工具、精通各种手机App社交软件、及时更新和维护精心装饰的个人空间已成为五花八门的“恋爱技巧”的“必杀技”。这种前所未有的“爱情技术学”不仅为当代大学生津津乐道,而且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为显著的表现。在此,“网恋”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就是“手机恋”时代。

  一、问题的提出

电子科技论文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 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1]。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和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改造升级,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从“人随网走”到“网随人走”的重大变化,互联网已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随着手机移动应用的拓展和深入,“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生活模式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基于社交应用的手机App软件如微信、微博等发展迅猛。2015年10月,官方微信平台首次对外发布了阶段性大数据报告――《2015微信生活白皮书》[2],它显示,2015年9月微信日均登录用户达5.7亿,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4%,而2014年的同比增长为49%,是少有的在第五年仍然能保持日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的应用。目前3G、4G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各种手机App软件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速的网页浏览、高清晰度的图片和视频传播、及时的情绪和生活记录、极致完美的虚拟形象包装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行为方式。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他们可通过浏览各种网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情感信息,可使用手机App软件随时随地接收和了解异性发布的动态消息,也可以通过更新个性签名、加好友、发布信息、互动评论等方式来引发对方关注,所有这些相对于传统爱情的表达方式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颠覆。这些已经脱离传统婚恋轨道的现代爱情故事究竟会走向何方,对于恋爱正当其时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现代爱情”又可否期许呢?

  移动互联网+手机将现代爱情推进到一个“手机恋”的崭新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是“网恋”的延续,而且是基于手机媒体特性的进一步发展。“手机恋”基于QQ、微信、微博、陌陌、遇见、人人、朋友等手机App软件应用,这些软件几乎都是零门槛注册,以便最大限度地吸纳受众群体。每一个注册用户都被分配到一个虚拟身份,这个身份从年龄到性别、从长相到学历都可以按照用户的意图和需要被任意改造(即便是实名制注册也不例外)。在身份之外,用户可以充实自己的个性空间资料,照片、截图、视频、签名、文字记录等信息可以被任意PS、拼贴、复制、篡改或美化,所有这一切都服务于用户个性化设计的完美效果。于是,各种网络空间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帅哥、美女、多情公子、富二代等形象纷至沓来、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附着于手机媒体之上的移动互联网由于具有无线性、可移动性的特点,带有一种先天的“黏性”特质,可与用户寸步不离,大大加强了影响力度。

  如今的手机App软件大多都有强大的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搜索功能,甚至只需摇一摇就可以搜到身边异性朋友的信息并加为好友,这种便捷到令人生怕的功能却极大地提高了两性的接触机率、扩展了接触范围,为爱情的发生和裂变提供了充分条件。从两性的接触率、接触范围,到互动交往再到建立虚拟家庭,以至发展成现实中的身体关系,手机App软件对于当代大学生情感表达方式的改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活动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结局,各个环节无不被其深深渗透和改造,相较于传统的爱情,“现代爱情”在各种技术力量的作用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新近流行的社交软件陌陌的宣传语“当我们近在咫尺,就不应该形同陌路”, 这款软件因情色意味浓厚而被大学生所熟知,谑称其为“约炮神器”。基于技术的大学生“手机恋”并非完全不值得称道,网络技术为爱情的发生和发展都提供了绝好的技术支撑,爱情变得快捷和简便,两性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交流沟通,距离障碍被打破,误会减少,感情关系的维持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但另一方面,在技术工具手机的强烈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爱情生活变得日渐虚拟化、庸俗化、功利化、快餐化和享乐化,爱情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厚重深沉,而是日益变得轻薄短小,现代校园爱情故事因此往往难免陷入悲剧、闹剧、荒诞剧的重重纠葛之中。二、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在给大学生的恋爱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使他们的爱情日益朝着轻、薄、短、小、平、快的方向发展,传统意义上忠贞不渝、从一而终的爱情模式逐渐被打破和颠覆,爱情的本真面目已变得模糊不清。那么,“手机恋”究竟给大学生的爱情观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它们包含有多少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笔者将从一个结构化的访谈开始,提炼影响大学生爱情活动的主要因素,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探究各种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度,并进一步确定不同群体在影响效度方面的差异。   (一)“手机恋”对大学生爱情观影响因素的深度访谈1.访谈目的

  通过深度访谈关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App软件应用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提炼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下文的展开提供依据。

  2.访谈步骤

  首先,设计访谈问卷。访谈问题的设计以手机对大学生爱情活动的影响为中心,追问究竟哪些因素造成大学生爱情日渐不堪的现状;其次,选择并确定访谈对象,选择的访谈对象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跨度为6个月以下到24个月以上,访谈对象类型分别为普通本科、三本和高职院校的大一到大四学生;再次,组织访谈并记录结果,由研究的主要参与者来组织并记录;最后,分析并提炼结果。

  3.访谈问题设计

  以上提炼的访谈内容说明手机文化、媒介化生存环境、虚拟化存在、网络交往方式和网络伦理等各个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大学生群体得益于移动网络技术尤其是各种App软件的便捷,并深受手机文化和媒介社会的影响,他们的爱情生活也因此呈现出与传统模式迥乎不同的特质。

  (二)大学生“手机恋”爱情观影响因素的效度分析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探究各种影响因素具体的效度,并进一步确定不同群体在影响效度方面的具体差异。问卷设计及步骤如下。

  1.调查目的

  基于手机App软件的应用,分析影响大学生爱情观的各种主要因素的效度差异,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比较各种因素条件下影响效果的具体差异。

  2.问卷编制

  在结构式访谈内容提炼及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进行问卷编制,问卷分析采用克里特五级评分标准的形式。

  3.研究工具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研究调查对象抽样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4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7.3%。详情如表2所示。

  5.结果分析

  我们首先分析了手机App应用情况与大学生爱情活动之间的变化关系,为以下五种因素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结果1:大学生“手机恋”爱情观五种影响因素的效度分析(见表3)。

  由表3 可见,各种影响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效度,且各种效度之间比较均衡,这就进一步证明了通过结构化访谈所得来的各种影响因素都存在并都产生了作用与影响。同时,各种影响因素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虚拟化存在方式”和“网络交往”两个方面。这说明“虚拟化存在方式”和“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爱情观影响效度比较大,相应地,我们在对策分析中将向这两点投入更多的关注。

  结果2: 五种影响因素对各种人口学变量的具体影响差异。

  各种影响因素除了各自之间具有具体的影响差异之外,针对不同的群体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因此,我们还进一步调查了性别、年级、文理科和学校类型四种情况具体的影响差异。

  由表6可知,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仅在“伦理差异”一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其中理科显著高于文科(P<0.05)。

  (4)学校类型差异(见表7)。

  在手机上网时间、手机App使用频率等方面也作了与五种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调查。

  结果3:手机使用情况上五种影响因素的具体差异。

  (1)手机上网总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时间如图1所示。

  根据图1中曲线的呈现状态,在网络交往差异维度上上网时间越长、差异就越大;在总分上也呈现出上网时间越长、差异越大的趋势。这说明,网络交往与上网时间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手机上网时间越长越容易对大学生的爱情交往方式产生影响,但这只是与其他四种因素相对而言。

  (2)每天手机上网时间。每天手机上网时间如图2所示。

  这说明,在短时间内,网络伦理与上网时间长度呈正比关系,而且每天保持长时间(9小时及以上)网络虚拟性的存在方式,将带来爱情理想的虚拟对象化,也就是说,更倾向于在虚拟世界寻找和发现自己的理想对象。手机文化的庸俗化在短时间内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充分说明了现实伦理对网络伦理的制约作用,媒介化生存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也是如此。

  结果4:手机App使用频率与五种影响因素的变化。

  不同的手机App使用频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如图3所示,除“伦理差异”外,各维度都表现出随手机App使用频率上升而上升的趋势。

  根据图3中曲线的呈现状态,随着手机App使用频率的上升,除“伦理差异”维度外,各维度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说明除了网络伦理以外,各种影响因素都与手机App的使用频率呈正比关系。结合上述分析,网络伦理深受现实伦理的制约,这说明传统观念在当代大学生爱情世界里依然有巨大的约束力。

  三、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相关理论,我们认为可以综合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来应对手机技术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危机。

  第一,帮助大学生群体深刻认识手机技术背景下的爱情特点和实质,加强对大学生爱情观的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爱情崇高感、神圣感的认识,将爱情作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将其与生理的刺激和需求区分开来,最大限度减少手机文化庸俗化和感官刺激化内容的影响,合理引导其正确看待网络交往及网络伦理与现实交往、现实伦理的差异。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恋爱中,过分亲昵的粗野方式,超越阶段的非礼行为,都是缺乏道德情操的表现。只有使理性与爱的情感真正融合一体时,才能奏出优美动听的爱情乐曲。”[3]手机对大学生爱情观念与行为的负面影响在大三这个阶段达到顶点,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大三学生开展人生观、爱情观教育。对于三本、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还需要不断加强文化修养,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开展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专题教育。

  第二,各高等院校应广泛开展媒介素养特别是新媒体素养培育,以增强理解媒介和判断、甄别信息的能力。根据调查结论,手机上网时间越长,越容易对大学生的爱情交往方式产生影响,手机App使用频率也与各影响因素间存在正比例关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改变了现代生活,App软件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数据业务,其对大学生爱情观的颠覆性影响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开放式的信息生产、交换、消费模式容易带来信息内容的泛滥,未加鉴别的意见交织容易造成无意义的喧哗,缺乏自律的用户群体容易造成网络“哄客”和“水军”横行的后果,给大学生爱情观念和行为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今,新媒体已经从一种技术转化为一种素养――新媒体素养,正如上文所指出的,迅速发展的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沟通方式,甚至手机已成为一些大学生生活的旋转轴心,这种情形迫切需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包括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看清手机技术的本质及其必然带来的不良效应。
  电子科技论文发表期刊推荐《计算机与现代化》本刊为江西省计算机学会和江西省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计算机及其应用研究月刊,已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张效祥院士欣然为本刊题写刊名。本刊自创刊以来,以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应用开发为宗旨,主要刊登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成果的论文,设有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网络与通讯、过程控制、辅助设计、中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综合述评、应用与实践等栏目,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又有现实的指导作用。荣获江西省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1992年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期刊。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