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教育职称论文浅谈当下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4-11-12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人本观念的树立主要表现在对以下四种关系的处理:首先是人和自然,以人为本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改善、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其次是人和社会,以人为本就是关注人性的完善与圆满,关注个体的生存与进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建构起健康积极的社

  摘要:人本观念的树立主要表现在对以下四种关系的处理:首先是人和自然,以人为本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改善、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其次是人和社会,以人为本就是关注人性的完善与圆满,关注个体的生存与进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建构起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再次是人和人,以人为本就是确认公平、公开、公正等社会秩序,充分尊重他人,关注弱势群体,全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温暖融洽;最后是人与自我,以人为本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利、能力差异、独立人格和个性价值。教育所面对的是每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体生命,作为教育之一维的道德教育要真正地触及内心灵魂,起到应有的效果,就必须承认并还原、尊重个体的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选自:《北京教育》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原则,以“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立足教育,面向社会;立足学校,面向终身”为宗旨,围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总结推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育人的成功经验,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和社会之间,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刊物反映教育方针政策,报道全市乃至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信息及教育系统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介绍先进的教育理论、科研课题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一、德育推行人本模式的迫切要求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德育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强调职业特色,忽视德育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职业性是其最大的特色,所以高职院校往往把做好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的德育。德育的基础与核心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如果说技能可能保证一个人有生存的本领和条件,那么道德就是一个人前进道路的航向指南。技能与道德就像一个人的双翼,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生。要改变仅仅重视职业技能的误区,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上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使之深入人心,对学生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

  (二)政治化的德育以偏概全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一直存在着重政治教育轻道德教育的问题,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往往紧跟政治形势的变化,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缺乏长效性,成为简单化、概念化的跟风;德育的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忽视了对学生的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道德意志的培养。“高尚的、远大的革命道德理想的引导,却带来虚伪、损人利己的不道德社会状况。”针对这种现象,应当改变过去学校常常围绕抽象政治理论开展的做法,增加有鲜明时代特色、紧贴社会生活的德育内容,培养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养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三)市场化的社会背景急需高效的道德教育

  现代化进程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变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更加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的特征及在我国推行过程中形成的追求物欲而淡化理想、趋于平庸而消解崇高的缺陷,造成了人们行为的短期化、功利化、世俗化,社会价值评价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盛行以及过度的追名逐利之心。受此大环境熏陶,高职院校学生也出现某些价值观念失衡、行为失去规范等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他们今后人生之路的正常行进。

  因此,在高职院校不仅要开展全面、成体系的德育,而且要采用恰当的途径,真正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使德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德育推行人本模式的理论依据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的精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倡导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既强调了对社会发展的重视,又充分尊重作为个体的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且把它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层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这份文件中,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这更是我们今天的德育应当贯彻的指导方针。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得到体现,才能成为现实的东西,发挥其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积累起来的道德思想、道德规范,已经渗入广大人民的灵魂,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表现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从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到儒家的民本思想就构成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初理论渊源。春秋时期齐国的管子在《管子·霸言》篇中首次使用了“以人为本”,“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虽然这里的“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以民为本”之意,但它的核心是强调重视人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今天谈“以人为本”具有相通的意义和内涵。传统文化的精髓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对个人而言,德是一个核心的因素,那么在德育工作中自然就要回到人这个根本,因人施教,为人考虑。

  德育的人本模式还源自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支撑。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正常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而人奋斗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个人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我们启示,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必须正视学生正当的个性需要,因为这是促使产生更高需要的基础和动力。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顺利成人,能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在社会上立足,并以此为基础最终绽放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德育人本模式推行的实践途径

  (一)内容求新

  面对目前的新形势、新情况,德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第一,伴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因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出现的德育的崭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把这些内容适时地引入德育教学中。第二,对于传统的基础的德育教学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更应该在新形势下予以创新性地加强。老师应当深入学生中间,平等地交流沟通,联系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热忱地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细致入微地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坚强、执著的心理素质和意志。第三,针对近几年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形势,德育还应该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诚信、善良、勤劳的品质,帮助创造就业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凭辛勤的劳动、正直的人格和真才实干实现自身价值。

  (二)方法求活

  德育虽是教育的一维,可它绝不仅仅限于课堂,我们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借助多样的形式,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使他们真正做到在德育方面知行合一。

  1.回到生活。真正好的德育,自然是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理想和人格的完善,但是它会把这一切化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他的道德情志、道德能力,以最后提高道德的自觉性。

  2.依托活动。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设立名人名言的宣传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办板报、校报及开展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不同层次的竞赛,调动积极性,激发热情,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3.借助媒体。利用网络、影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建构立体化的德育体系,并使之与课堂教学合理地融会贯通。比如师生的交流互动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短信、微博、微信非常新颖时尚,大多数学生平时联系也多靠它们,老师自然也可以借助它们随时了解、把握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动向,及时交流沟通,学生当然乐于接受。

  4.家校社会联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广泛地开展合作。一方面,学校要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要保持和学生家庭的畅通联系,和家长多交流,尽量了解学生成长的个性化环境,把握学生动态,真正地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构筑一个理想的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完成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

  “大学德育一直以来是中国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要适应目前社会形势的新变化,更新观念,在内容和方法上求新求活,真正尊重学生,从学生个体出发,因人而异,回归到以人为本,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深入人心,收取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而且能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