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论低碳生活的伦理意蕴

发布时间:2022-01-12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 : 低碳 生活是 通过降低 、减 少 日常生活 中的碳 (主要是 二氧化碳 )排放量从 而 实现低耗 能、低 开支、低污染 目标 的新兴 生活方式 ,它的提 出是人 类理性反 思的结果。低碳 生活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 面:第一,生态正义是低碳生活的伦

  摘 要 : 低碳 生活是 通过降低 、减 少 日常生活 中的碳 (主要是 二氧化碳 )排放量从 而 实现低耗 能、低 开支、低污染 目标 的新兴 生活方式 ,它的提 出是人 类理性反 思的结果。低碳 生活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 面:第一,生态正义是低碳生活的伦理依据;第二,生态消费是低碳生活的伦理诉求;第三,生态良知是低碳生活的伦理保 障。

论低碳生活的伦理意蕴

  关键词: 低碳生活;生态正义;生态消费;生态良知

  低碳生活是通过降低 、减少 日常生活中的碳 (主要是二氧化碳 )排放量从而实现低耗能 、低开支 、低污染 目标 的新兴生活方式 ,它是人类在经历 了“自发低碳社会一高碳社会一和谐低碳社会 ”之后作 出的理性抉择『l】。作为人类理 眭反思的结 晶,低碳生活具有浓厚 的伦理意蕴 :生态正义是低碳生活的伦理依据 ;生态消费是低碳生活的伦理诉求 ;生态 良知是低碳生活的伦理保障。

  一 生态正义 :低碳生活的伦理依据

  低碳生活的提出是人类理 陛反思的结果 。人类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碳资源 、碳能量的发掘 、利用史 ,也是一部碳废料的排放史。人一方面出于生存和发展 的目的从 自然界中获取碳能量和碳资源 ,另一方面又将利用后 的碳废料排放到 自然界 中 ,在“人一碳一 自然”关系中,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碳资源 、碳能量 的供给者而且是碳废料 的接纳者和承受者 。通常情况下 ,“人—碳一 自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人类对碳资源、碳能量 的发掘利用程度 、对碳废弃物 的排放与 自然生态 的承载能力 、自净能力相协调。然而当人类对碳资源、碳能量 的发掘利用程度 、对碳废弃物的排放超过 了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 、自净能力的时候 ,碳与人 、碳与大 自然之 间原有 的平衡状态被打破 ,碳不仅之于 自然界成为了生态 问题 ,而且之于人成为了社会问题。在采集狩猎文明时代 ,自然“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 、有无 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 ,人们 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 ,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因而 ,这是对 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f21,由于“稀少 的人 口、分散 的社会形式 、以 自然材料为工具(壶 、篮 、箭和矛)和对 ‘肌肉力量 ’的依赖 ,狩猎采集人对环境的影响一般很小并且是区域性 的”『31。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后 ,人类出现了畜牧业和种植业 ,粮食稳定供给,人 口数量增加 ,但受生产力水平 (主要是生产工具制造水平 )限制 ,人类 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处于原初状态 ,有限的碳排放主要来 自日常生活 ,气候 、环境并未受到太多影响 ,因此人与 自然的关系是和谐 的。随着蒸汽机 、纺织机的发明、使用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在技术理性 (工具理性 )的指导下 ,人类大量发掘 、使用化石燃料 ,促使生产 、生活 的动力来源得到了极 大改善 ,社会 财富迅速 积累 ,人们 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统 治 、征服 、控制 、支配 自然 的欲望随之成为了这一时代 的精神嘲。然而 ,事物有其两 面性 ,工业文明在 给人类带来方便 和财 富的同时也带来 了问题和困扰 :全球气候变 暖 、臭氧层破坏 、森林锐减 、大气污染严重 、酸雨蔓延 、农作物减产 ……高碳生产 、生活模式已经把人类置于大气生态危机的阴霾中。《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签订 ,“巴厘 岛路线图”的制定 ,坎昆气候会议的召开即是人类对 由高碳生产 、生活模式所引起的大气生态危机的认同和 回应。直面工业革命以来大气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 ,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不得不对传统 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下 的人与 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对高碳生产 、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低碳生活”即是在此背景下提 出来 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经验事实在人类历史上早 已有之 ,然而作为一个指向未来的应然性概念则是在人类遭遇 “高碳危机” 后才提出来的。“高碳危机”是指进人工业社会后人类 由于采 用高碳耗 、高碳排 的生产 、生活方式 而导致的 自然生态的恶化以及 由此引发 的次生问题 和冲突。高碳生产 、生活模式所带来 的危机及其次生问题 和冲突不仅破坏了人与 自然之间的正义 ,而且导致 了人与人之间的不正义。

  人 与 自然作 为一个 统一 的整体 是生态正义 的第一要义 ,是构建低碳生活的前提。人与 自然究竟如何实现统一?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认为:“人作为大地共同体 的普通公 民、生命共 同体的普通成员 、生态 系统 的普通物种 、生物链条上 的一个普通环节 、自然世界的一部分 ,参与到生态整体当中 ,并 由此构成人与 自然的整体关系。在这种人与 自然的整体关 系中,生态整体本身被认为是 自然存在 的最高目的且拥有最高的价值 ,生态整体 的和谐 、美丽与稳定被看作是最高的善 ,而人则作为生态共 同体的一 个普通成员为生态共 同体 的存在和实现生态整体本身的善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5】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把人看作是 自然 的一部分 ,固然没有落于人类 中心主义 的窠 臼,然而却 陷入了“泛道德主义 ”的泥沼 ,作 为 自然 (生物 )意义上的人并不具有道德 ,更无道德责任可言 ,如果把人看作是 自然的一部分 ,如 同水 、大气 、土壤一样 ,表 面上 的确论证 了人与 自然 的统一但实质上却 以人 的 自然属性遮蔽或者消解了人之为人的社会属性。因为 ,倘若承认了人作为 自然的一部分要对生态整体担负道德责任 ,那么也就承认了与人处于平等地位 的 自然的其他构成部分 (水 、土壤 、大气等)也具有道德 ,拥有道德责任 ,这事实上是陷入了“泛道德主义”的误 。因此 ,“人作为 自然的一部分 ,应该对 自然负责”这一命题在生态学意义上是成立的 ,在伦理学意义上则不 成 立 。

  针对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的困境 ,我们需要对人与 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一方面 ,人在 自然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 ,人把 自然生态系统 中的其他存在物 当作对象 的同时 ,该对象也会把人作为对象。另一方面 ,人具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 的社会属性决定 了人作为一种具有劳动创造性和自主思维能力的社会动物并不仅仅停 留于得到本能层面的原始欲望的满足 ,而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和 自我价值 的实现 ,这种发展和 自我价值 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劳动达成的。“劳动首先是人和 自然之间的过程 ,是人 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 、调整和控制人和 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 自身作为一种 自然力与 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 自身生活有用 的形式上 占有 自然物质 ,人就使他 自身 的 自然力——臂和腿 、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 自然并 改变 自然时 ,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阎因此,劳动既是人改造自然的途径 ,也是人实现 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方式;劳动过程既是一个作为对象的 自然被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作为主体 的人被作为对象 的 自然的客体化 的过程 ;人既把 自然界作为对象表现 自己的本质 ,又把 自己当作对象表现 自然界 的本质 ,在这个双向互化的过程 中人与 自然实现了统一 。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 自然之间为什么会 出现对立呢?原因在于人在劳动过程 中认为 自己是 自然界本质的存在物而不再是把 自己看成是表现 自然界本质 的对象 ,与此相应 ,自然界也不再是人的 自然界,而蜕变成了支配人的异 己力量 ,从而把人和 自然的本质割裂开来。高碳危机所带来的被动局面即是由于人类在“大 自然一直被认为只对人类具有工具价值而人类却被视为是 内在价值 的惟一拥 有者 ”的传统价值观的指导下 ,在追求高层次发展与满足的过程 中,把作为碳资源 、碳能量的供给者 ,碳废弃物容纳者的大 自然 当作无关紧要的“他者 ”,把 自己当作大气生态环境 的主宰和本质存在 ,不假思索地把人与大气生态环境 的本质割裂开来所造成 的。因此 ,针对眼下高碳危机造成人与 自然对立 的局面, 我们需要重新弥合人与大气生态环境的分裂, 在劳动过程中务必把以前作为“他者”的大气生态环境纳入到“我”之中,既把大气生态环境作为对象表现“我” 的本质 ,又把“我”当作对象表现大气生态环境的本质。因此 ,低碳生活作为对高碳危机理性反思 的结果 ,作为指 向未来的生活方式抑或概念 ,不管是作为一 种补救措施还是 防范手段都必须建立在生态正义的第一要义——人与自然的统一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统一是构建低碳生活的前提 ,如若否认人与 自然的统一 ,那么低碳生活就既没有构建 的必要,也没有实现的可能 。

  生态环境的使用、保护主体间的平等与公正是生态正义的第二内涵,低碳生活的构建是以大气生态环境的使用 、保护主体间的平等与公正为基础的,其主要有两层涵义 :其一 ,所有主体都应拥有平等享用大气环境资源 、清洁大气环境而不遭受资 源限制和不利大气环境伤害的权利;其二,享用大气环境权利与承担大气环境保护义务的统一性。从性质上看,大气生态正义可分为程序意义上的正义、地理意义上的正义和社会意义上的正义。所谓程序意义上的大气生态正义强调同等待遇 问题 ,即国际、国内大气生态公约、法规、制度应当是普遍适用的,每个国家、地 区、个人在涉及与 自己相关 的大气生态环境事务时,都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此即大气生态利益 的分配正义。地理意义上的大气生态正义强调在大气生态环境问题上付出与所得是对称的,即容纳碳废弃物的地方应该从产生碳废弃物的地方得到补偿 ,此为大气生态利益的补偿 正义。社会意义上的大气生态正义强调在整个社会中保障个人或群体应得大气生态权益的重要性 ,即不 同国家 、民族 、团体 、群体承受大气生态风险比例相当 ,此乃实质正义 。从 时空上看 ,大气生态正义包括大气生态种际正义 、大气生态代际正义 、大气生态代 内正义。大气生态种际正义就是指人与大气生态之间保持适度 、适 当的开发与保护关系 ,保持人与大气生态之 间的协调关系 ,既不能为了人的利益而破坏大气生态的持续存在 ,也不能因为保护大气生态而置人 于死地 ,这也是大气生态伦理的主要 内涵。大气生态代际正义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在利用大气生态资源问题上应保持恰 当的比例 ,既不能为了当代人 的利益过度利用大气生态资源而使后代人无大气生态资源可用 ,破坏甚至毁灭他们的生存基础 ,也不能为了子孙后代 的需要而使 当代人忍看眼前的大气生态资源弃而不用 ,自绝生存 。当然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正义问题更多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大气生态代内正义是指在同一时空下享用大气生态资源的权利与保护大气生态环境的义务的对应 ,既不能只享有或多享用大气环境资源而少尽或不尽保护大气生态环境义务 ,也不能只尽保护大气生态环境义务而少享用大气生态环境权利;不能不顾大气生态环境主体的经济状况、文化传统 、价值观念 、社会心理等特质沿用千篇一律的伦理模式 ,也不能借 口特殊性而不着眼于全球大气生态环境的共 同好转 ,甚至损害人类共同利益。其 中主要涉及发展 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正义、后发民族与先发民族之间的族际正义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 区之 间的域际正义 、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群际正义 ,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正义是主要矛盾 。因此 ,低碳生活实际上牵涉到了大气生态利益 的分配正义 、大气生态利益的补偿正义 、大气生态种际正义 、大气生态代际正义和大气生态代内正义 ,它的构建是以大气生态环境 的使用 、保护主体间的平等与公正为基础的。

  二 生态消费 :低碳生活 的伦理诉求

  生态化的消费方式是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求 。如前所述高碳危机作为低碳生活的反思对象首先指向的是人 与大气生态环境关系的恶化 ,其次才指 向由人与大气生态环境关系的恶化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冲突 、矛盾和纷争 。从表面上看高碳危机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不正义是 由人与 自然之间的不正义所引发的,但实质上恰恰相反 ,人与大气生态环境之间的不正义最先是由人的不正义所引起的。人在大气 生态环境方面的不正义主要表现为人在 日常生活 中把消费主义奉为圭臬 ,在过度开发 、利用碳资源 、碳能量的同时排放大量 的碳废弃物,造成了大气生态系统 的恶化与失调。人的不正义才是导致大气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不正义从而引发人与人之 间不正义的根本原因。因此 ,人与大气生态环境关系的不和谐仅仅是人 的不正义的表征 ,实现人的正义才是解决人与大气生态环境的不正义的根本。

  低碳生活倡导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从 自身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究其实质就是让人们走出消费主义的泥沼 ,养成生态化 的消费方式 。所谓生态化的消费方式 ,是指对 自然生态结构 、功能无害(或较少有害)的消费方式 ,它是在满足人 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 的基础上 、以维护 自然生态系统 的平衡为前提的一种可持续 的消费方 式[8]89。

  生态化消费方式的核心是实现可持续消费。所谓 “可持续消费”是指“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使 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 的使用量最少 ,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 ,从而不危及后代 的需求 ”。“对于可持续消费 ,不能孤立地理解和对待 ,它连接从原料提取 、预处理、制造 、产 品生命周期 、影响产品购买 、使用 、最终处置诸因素等整个连续环节 中的所有组成部分 ,而其 中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影响又是多方面的”i9]。因此 ,可持续消费包括消费的可持续性和消费的发展性两层内涵。消费的可持续性不仅要求当代人满足消费发展需要时不能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而且强调生态环境的使用 、保护主体在消费上 的平等与公正 。消费的发展性则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是以人与 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 ,人类不能因为只看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带来或已经带来的危害,看不到健康消费对于人和 自然 的积极价值而停止发展 、停滞消费。上述两层含义告诉我们 :人与 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人和 自然都是 目的 ,人类既不能只以自身的发展、消费为唯一 目标而把生态环境当作手段或者将其视为敌对的“他者”,也不能只保护生态环境 而 自甘滑落到不发展 、不消费的“零增长”境地 ,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 、长存与共荣才是可持续消费的应有之义。

  可持续消费由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两个维度构成 ,前者是就消费的性质而言的,后者则是就消费的程度而言的。绿色消费是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求。绿色消费是指选购绿色产品 、减少生活垃圾 、符合生态要求 的生活方式。“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在生产 、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 资源消耗 的商品 ;因过度包装 ,超过商品物值或过短 的生命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 ;使用出 自稀有动物或 自然资源的商品;含有对动物残酷或不必要 的剥夺 而生产的商品;对其他 国家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 ,均不属于绿色消费 的对象 ,因此也是低碳生 活构建过程 中要避免 的消费对象 。绿色消 费不仅 要求消费对象是绿 色的 (节约 、防污染和健康的1,而且要 求消费 的观念 、行 为 、方式和过程 以及结果 的“绿色化 ”…】。

  绿色消费之所以是低碳生活在消费本质上的要求 ,在于绿色消费合乎低碳生活的人的 目的性维度。高碳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生态消费 ,非生态消费把本来是为了人的幸福 的消费异化为纯粹为了获得身份差异和社会认 同的手段 ,从而造就 了一个无穷的欲望序列 ,以物(财富 )的价值代替了人 的价值 ,以物欲的满足替代 了人的幸福。绿色消费是对高碳消费所带来的非生态 消费不以人为 目的的匡正。它“从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观点出发 ,坚持消费领域的可持续性 ,以过简朴和健康的生活为 目标 ,在物质消费 中偏爱 ‘绿色产 品’,在选购商品是宁肯多花点钱也乐意买绿色产品,也就是说 ,消费者从关心和维护个人生命安全 、身体健康 、生态环境 、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出发 ,试图以 自己强烈的环境意识对市场形成一股巨大的环保压力 ,以此引导企业生产和制造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 ,促进环境保护 ,以实现人与环境和谐演进的 目标”Il2Jc“它不再以物质 、财富的无限占有和消耗为 目标 ,不再把消费数量作为个人价值和人生 目的的标志 ,而是以对环境的保护 、对社会的责任做 为个人价值和人生的标准 ,自觉地把自身的消费行为纳入整个生态系统之 中,积极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维护生态平衡 。在消费 中坚持人 的价值 ,以满足生存 、保持健康为 目的,尽可能地减少 自己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和破坏 ,追求人和 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 ,绿色消费蕴含着一种生态意识 ,主动放弃了无节制的物质欲望 ,理性地根据生活需要进行消费 ,它把对 自然的义务 、敬重意识和生态意识与 自我约束 的理念融为一体 ,充分体现了消费的人的 目的性 。”

  绿色 消费之所 以是低碳生 活在 消费本质上 的要求还在于绿色消费合 乎低碳 生活的 自然 的生态性维度。“人靠 自然界生活”[13J,人类一方面从 自然中获取消费所需要的资源 ,另一方面又将消耗后的废弃物复归于 自然。自然既是消费的起点也是其终点 ,人的消费不能离开 自然而存在 。从消费 的起点来看 ,一切消费都 以 自然界 的存在为前提 ,自然是人类消费所需资源的供给者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革命后技术理性的高扬 ,人类从 自然界中获取资源 的能力 日益增强 ,人们 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存需要 ,而逐渐热衷于发展需要 和欲望需要的满足 ,消费主义观念在 日常生活 中逐渐蔓延 。消费主义 “把超 过基本需求 的欲望满 足作 为消费动机 ,并视其为人生的根本 目的和体现人生价值 的核心尺度 ,以消费更多的社会商品和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签和幸福的象征 ,进而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无所顾忌 、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 自然资源”【l4j,从而导致 了消费规模扩大。大规模 的消费一方面需从 自然界 中攫取更多的资源 ,另一 方面会 向 自然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 ,它不仅造成了 自然资源的匮乏 ,而且导致 了 自然生态系统 的紊乱 、失调和恶化 。从消费的终点来看 ,正是 由于人类从 自然界 中攫取大量资源超过了 自然 的承载能力 ,同时 向自然界排放大量的、自然无法消解的垃圾超越 了 自然 的 自净能力 ,从而使 自然不再 自然 。与此相反 ,绿色消费 以人与 自然 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为旨归 ,以选择绿色产品为 出发点 ,主张消费观念 、方式 、过程 、结果的“绿色化 ”,不仅从根源上降低 了对大 自然中资源的消耗 ,减轻了 自然对碳排放 的承载能力 ,而且从过程和结果方面避免 了废弃物的排放和污染 ,维护 自然的 自净能力。因此 ,如果说高碳消费以及非生态消费是使 自然不成其为 自然 的“催化剂 ”,那 么绿 色消费则是使 不“自然 ”的 自然成其为真正 自然 的“还原剂”。

  适度消费是低碳生活在消费程度上的要求。何为“适度”?学界并无定论。通常情况下 ,适度消费表征 的是一种理念 ,它是相对于过度 消费和消费不足而言的。过度消费是指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以外的超过 自然生产能力 的消费[15]’而 “消费不足是指消费不能满 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状况”【8J帅。过度 消费在 日常生活 中主要有三种类型 :超前性消费 、挥霍性消费和畸形消费 。超前性消费在 日常生活 中集中表现为 ,着眼于现在 ,在“利益最 大化原 则”的指导下 ,当代人 消耗 了下几代人 的能量 和资源 ,污染了下几代人赖 以生存 的 自然生态环境 ;挥霍性消费是一种不以满足基本需要 为 目标而通过炫耀 的方式大量消耗 自然资源以获得虚荣心理满足 的消费方式 ;畸形消费则是极少数暴富且素质低下的人所采取 的一种非理智 的反常消费 。不管是超前消费 、挥霍性消费还是畸形消费 ,其最终结果都造成了 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恶化 。与过度消费相对 的另一极——消费 不足也会造成 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消费不足通常是贫 困的表征 ,贫困威胁着人 的生存 ,不但会造成人们对环保不关心 ,而且还促使人们去破坏环境fl6]。从环境学 的角度看 ,适度消费是指消费活动必须与 自然环境相协调 。消费涉及到从环境 中攫取资源以及攫取资源 的方式 ,同时还涉及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无论是过度消费还是消费不足都会增加对资源 的压力 ,都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因此 ,人类应该进行适度消费 ,以缓和人与环境资源的紧张关系 ,保持人类消费与环境供给和恢复能力的协调 ,这也是低碳生活在消费程度上所要求的。

  三 生态良知 :低碳生活的伦理保障

  生态化的消费方式是低碳生活的伦理诉求 。然而 ,生态化 的消费方式如何养成呢?方式不外乎两种 :其一 ,依靠他律被养成。例如国家通过出台低碳法律 、法规 、政策 ,强制执行 ;其二 ,通过 自律养成 。不管 自律还是他律 ,其 目的都是为 了培养人 的生态良知。一个人 只有具备生态 良知才可能养成生态化的消费方式 ,也才可能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生态 良知是指人类 自觉地把 自己当作 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员 ,把 自身的行为纳入到 自然的整体活动之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维持人与 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深刻责任感和对 自身行为进行生态环境意义评价的能力。生态 良知 的养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构建低碳生活所必需的。

  生态 良知的养成是可能的 ,原 因在于 自然生态本身具有系统价值 ,而作为 自然生态系统 中最具 内在价值 的存在者——人本身具有理性 ,能够认识这种价值 。自然生态有三种价值 :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和 系统价值 。内在价值是指 主体 的心理兴 趣的满足 ,这种满足本身就是可欲的 ,是某种 自在 的善的快乐。工具价值是某种有利于其他兴趣 的满足 的东西 。客观事物 ,无论是否有生命 ,都具有工具 价值 ,有助于主体 的兴趣的满足。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 由内在价值之经和工具价值之纬共 同编制 的网。尽管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都是 自然生态 系统不 可或缺的构成 ,但二者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自然系统 的创造性是价值之母 ,大 自然的所有创造物 ,只有在它们是 自然创造性 的实现的意义上 ,才是有价值 的。 … … 凡存在 自发创造 的地方 ,就存在着价值 ” 孵。 “在生态系统层面 ,我们面对 的不再是工具价值 ,尽管作为生命之源 ,生态系统具有工具价值的属性 。我们面对 的也不是 内在价值 ,尽管生态系统为 了它自身的缘故而护卫某些完整的生命形式。我们 已接触 到了某种需要用第三个术语——系统价值(sys— remitvalue)——来描述的事物。”『7]啪 自然生态 的系统价值才是最高的价值 ,它是对 自然生态的工具价值和 内在价值的超越。

  人的内在价值尽管是 自然生态环境中最高的,但不可能高过 自然生态的系统价值 ,因为人 只是 自然生态系统 的作品,人 的内在价值并不是其利益优先于其他存在物利益的根据。 自然生态的系统价值要求我们 “既对那些被创造出来作为生态系统 中的内在价值之放 置点的动物个体 和植物个体 负有 义务 ,也对这个设计 与保护 、再造与改变着 生物共 同体 中的所有成员的生态系统负有义务 ” 。认识到自然生态 的系统价值及其重要性是培养生态 良知的前提。然而 ,客观存在的 自然生态 的系统价值并不必然导致人的生态 良知 ,生态 良知的产生还在于作为 自然生态系统的作品的人具有理性和情感。人是理性存在者 ,人的理性可分为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性 。科学理 l生是告诉我们依靠人 自身的能力可以采用何种方式来发掘利用 自然生态环境 以及其 中的能量 、资源为人的生存 、发展服务 ,其结果是科学的发现 、技术 的发 明、物质的繁荣 、消费 的活跃 ;而道德理性则是告诉我们人之为人应该做什么 ,即如何在 自然生态 系统 中妥 当处理人的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 、人与其他 自然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因此 ,人类凭借 理性 不仅 可以认识 到人在 自然生态系统 中的位 置 ,认识 到 自然 生态 的系统价值对于人 的重要性 ,而且能够将这 种认识上升 为对 自然生态 的情感 ,最后作为意志贯彻落实到具体 的生活实践 中。因此 ,人的理性是生态 良知之所以产生的关键。——论文作者:李建华,韦柳春 (中南 大学 应用伦理学研究 中心 湖南 长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