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11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 从居民对低碳生活行为的态度倾向、影响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研究进展。 关键词: 居民; 低碳生活行为; 综述 自 2003 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首次出现低碳经济的概念,到 2008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 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经济

  摘要: 从居民对低碳生活行为的态度倾向、影响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研究进展。

  关键词: 居民; 低碳生活行为; 综述

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研究综述

  自 2003 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首次出现低碳经济的概念,到 2008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 “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经济”为世界环境日主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从生产领域逐渐延伸到生活领域。就我国而言,虽然碳减排的宏观政策对我国近期和远期控制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1],但在满足人文发展潜力的要求下,我国碳排放量将持续增长,电力、工业、交通、居民生活四部门排放量最大,约占排放总量的 90% 以上[2]。而从生产领域入手实施碳减排对我国 GDP 增长有较大影响,越早开始实施减排 GDP 损失率越大[3]。因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居民生活入手、提倡低碳生活行为对我国更具现实意义[4]。本文通过梳理低碳生活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期望为我国推进低碳生活提供依据。

  1 研究框架及方法

  1. 1 研究框架

  目前学术界尚无对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一般主要从其外延进行界定。我国较具权威的研究成果为: 科技部编写的 《全民节能潜力量化指标》和姜克隽对低碳生活行为的提示[5]。《全民节能潜力量化指标》提示了的 36 项日常节能减排行为,并指出如全民参与这些行为则可减少不少于 1 千万吨的 CO2 排放。姜克隽在这些行为外,提示购买低碳含量消费品的行为会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综合以上成果,本文对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外延界定为四类:

  ( 1) 节能行为 ( 合理使用电器、科学用车、照明节能等) ;

  ( 2) 低碳消费行为 ( 购买节能的电器、汽车、建筑材料) 。

  ( 3) 积极行为 ( 植树、碳冲抵、使用自然采光和清洁能源等) ;

  ( 4) 减 量 行 为 ( 少 买 衣、少 开 车、少 浪 费 食物、少用塑料袋、减少使用装修用料等) ;

  1. 2 研究方法

  根据确定的研究框架,使用中国知网 ( CNKI) 和 Science Direct,输入 “节能减排”、“家庭节能”、 “绿色消费”、 “绿色行为”、 “碳冲抵”等关键词及其相应英文对应词检索了近年的研究成果。

  2 对目前研究的综述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具体包括: 我国居民对低碳生活行为倾向的研究,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外部作用对居民低碳生活行为选择的引导研究。

  2. 1 我国居民对低碳生活行为倾向的研究

  研究显示中国居民对低碳生活行为倾向积极。 Huang ( 2006) 对宁波的研究显示,宁波居民对环境质量不满意,并很愿意分担环境责任[6]。Shen ( 2009) 指出上海消费者不但关注电器的能效标识,并且愿意多支付费用挑选有能效标识的节能电器[7]。

  研究同时也提示了我国居民积极的低碳生活行为倾向与真实的低碳生活行为间存在距离。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指出中国居民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表现出较强的政府依赖性。孙岩 ( 2006) 以大连居民为样本得出我国居民普遍将环境行为视为一种 “利他行为”,实施环境行为的总体水平较低的结论[8]。李祝平 ( 2009) 认为我国饭店顾客有一定的绿色消费意识,但并未完全转化为真正的绿色消费行为[9]。

  2. 2 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 2. 1 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社会学关心社会群体的特征、群体间或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及社会特征 ( 例如: 性别、年龄、种族) 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效果。因此,社会学主要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活方式等因素研究对居民选择低碳生活行为的影响。

  ( 1) 个人特征

  从人口统计学特征 ( 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收入等) 入手的研究尚未得出具有一致性的结论。Ek K ( 2005) 对瑞典的研究显示,即使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对绿色电力 ( 风电) 的支持,但对风电的支 持 随 着 年 龄 和 收 入 而 下 降[10]。 Abrahamse ( 2009) 对荷兰家庭的观察显示,社会人口变量决定着能源使用方式[11]。陈博宏 ( 2007) 研究了杭州市区居民绿色家电的支付意愿,认为年龄、受教育程度、环保价值观对绿色家电支付意愿影响显著[12]。谭婧 ( 2008) 认为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性别对绿色购买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13]。但王凤 ( 2007) 对西安居民的研究则认为受教育程度对个人环保习惯、公共环保行为影响显著,性别也具有较大的解释力,但收入、年龄和环保意义对环保行为的影响程度不显著[14]。冯丹 ( 2008) 的研究了来自于北京、上海、重庆、天津、西安、成都、深圳七大城市的居民中的高学历者,认为学历与绿色消费不相关[15]。周培国 ( 2008) 对长沙居民的研究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绿色消费均没有显著 影 响,收入和婚姻状况对绿色消费有显著影响[16]。

  ( 2) 家庭特征

  Sardianou ( 2007) 对希腊家庭节能行为测度显示,消费者收入、家庭人口社会经济变量对节能偏好有很好的解释力,用电量、被访者的年龄与消费者愿意采取的节能行为是负相关的[17]。Caula ( 2009) 的研究显示户主的年龄、对环境的关注、是否有孩子影响优化城市环境的支付意愿[18]。Solin ~ o ( 2009) 对西班牙加利西亚的研究认为居住点的变量 ( 如人口分布,社区收入,人口增长、居住在沿海还是内河) 对使用清洁电力而改善环境上的个人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19]。Druckman ( 2008) 对英国家庭的研究显示: 不同家庭阶层的能源消费模式具有很大不同,并指出能源消费及其相应的碳排放都与收入水平强相关,其他诸如住宅类型、财产数、家庭组成、城乡所在地因素同样非常重要[20]。

  ( 3) 生活方式

  相关研究一般都支持生活方式影响碳排放,改变现有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低碳生活行为。Druckman ( 2008) 对英国的研究显示,典型英国家庭中超过 1 /4 的碳排放来自娱乐和休闲,拓展生活方式的愿望是促使英国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因素[20]。Ouyang ( 2009) 和 Gyberg ( 2009) 都认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能源使用,促进居民节电的努力应从技术手段转向促进居民改变日常行为上[21,22]。谭婧 ( 2008) 从意见领导,冲动购买,新产品尝试,信息关注等角度测量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认为生活方式对绿色购买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13]。Ouyang ( 2009) 对杭州的研究显示通过改善生活中的居住行为可以节电 10%[21]。

  2. 2. 2 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心理学关注研究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目前研究中用于解释居民选择低碳生活行为的心理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知识、动机、学习、责任归因、价值观等,研究一般都认为心理因素对居民选择低碳生活行为有影响,但其作用途径尚需探讨。

  ( 1) 动机、知识和认知

  陈博宏 ( 2007) 认为杭州市区居民愿意支付绿色家电的溢价更多出于健康动机、而不是环保动机[12]。王家国 ( 2004) 认为特定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23]。Jaber ( 2005) 等使用模糊逻辑方法研究显示在公众节能意识低与节能知识认识不足有关[24]。Steg ( 2008) 认为缺乏减少家庭用能有效方法的知识、节能的高成本和低选择权、缺少可行的替代措施是影响家庭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25]。MacKerron ( 2009 ) 对认证制的碳冲抵的研究说明,消费者对碳冲抵方案的了解程度影响消费者自愿碳冲抵的积极性[26]。

  孙岩 ( 2006) 认为我国居民环境知识和生活经验变量较心理类变量对环境行为的预测力要高[8]。Darby ( 2006) 对英国一个获得节能山村称号的山村居民的调查显示: 个人和社会学习是能源可持续使用的先决条件[27]。Abrahamse ( 2009) 认为改变能源使用方式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认知相关[11]。

  ( 2) 环境态度

  Ek K ( 2005) 和 Sardianou ( 2007) 均认为当被访者自诉环境态度积极时,其对能源使用和清洁电力的行为也比较敏感和积极[10,17]。孙岩 ( 2006) 认为中国居民的环境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影响环境态度来影响环境行为[8]。Wang ( 2008) 认为缺少节能意识是影响中国节能项目实施的首要限制因素[28]。

  ( 3) 社会互动

  Ek K 及其合作者对瑞典家庭的持续研究,显示出居民与企业和媒体的互动、居民的社会交往对家庭节能活动的影响。他们在 2005 年的研究显示,除成本外,环境态度、社会交往是影响瑞典家庭节能活动的重要因素[10]。之后,对绿色电力选择的研究中提出在经济因素和已有的规范这些关键因素外,个人责任程度的认知、选择绿色电力后对环境改善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大小、能感觉到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是否愿意接受绿色电力溢价。同时,缺乏对绿色电力计划的信任,对政府和能源公司的、而不是个人的作用的强调也使得即使溢价相对较低,消费者也不很愿意购买绿色电力[29,30]。2010 年的研究进一步指出通过社会互动和媒体引导传递出的信息对家庭节能决策的影响[31]。

  2. 2. 3 经济学的研究角度。节能成本和收益间的对比影响着居民低碳生活行为。Steg ( 2008) 和 Ek K ( 2008) 都认为节能成本影响家庭是否选择节能行动[25,30]。Ek K 和 Sderholm P ( 2009) 对瑞典的研究显示: 是否获得更多利益决定着家庭是否愿意转向绿色电力; 对通过转换行为不能得到很多利益的家庭而言,电费总支出、相关知识的多少以及寻找、处理信息的成本对其行 为影响最大[30]。 Jaber ( 2005) 指出通过如财政援助等方法能鼓励能源最终用户节能[24]。Schuitema ( 2010) 等对瑞典斯德哥尔摩在试行收取拥堵费前后的研究显示,只有在收取拥堵费后人们切实感受到停车方便、堵塞和污染减少了,对拥堵费的接受度才会增加[32]。

  2. 3 外部作用对居民低碳生活行为选择的引导研究

  2. 3. 1 社会技术水平。研究都认为,节能技术可以促进居民低碳生活行为。Rosenquist ( 2006) 等对美国的研究显示,规范、提高、拓宽现有的民用和商用设备的能效标准,可使国家在节能方面获得可持续的利益[33]。Wood ( 2007) 认为通过使用家庭用能信息显示设备预设出节能目标,并将其有效的归类可以促进消费者节能[34]。Hondo ( 2010) 等对日本的研究显示,住宅光伏系统的安装影响人们有关能源和环境的关注和规范,从而影响人们的环境行为[35]。Murata ( 2008) 等对中国 13 个城市的研究显示,通过推广节电的终端电器,到 2020 年可以节电 28%[36]。

  2. 3. 2 宣传。目前研究基本认为宣传至少有利于促进居民短期的低碳生活行为。Jaber ( 2005) 指出宣传能鼓励能源最终用户节能[24]。Mahmoud ( 2010) 对科威特的研究也显示: 通过宣传节电的活动,可在总需求量和高峰需求量上产生分别 5% 和 4% 的节电量[37]。当向消费者强调使用碳冲抵收入投资于可以产生共同效益 ( 诸如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支持人的发展和减少贫困、培育低碳市场和技术) 的项目上时,有助于鼓励消费者自愿认购碳冲抵[26]。刘光岭 ( 2007) 认为消费者与绿色产品制造商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38]。李岩巍 ( 2008) 认为电视媒体对我国环保公共舆论的构建表现出积极而重要的议程设置作用[39]。Qu ( 2009) 认为使用网络平台向中国普通市民转发和传播中国生物能源发展和使用的信息,对宣传可再生能源政策有积极作用[40]。

  研究成果也进一步指出了目前宣传在密集度、覆盖范围的不足。Ek K,Sderholm P. 和 Benders 都认为目前的节能宣传在密集度和针对性上存在不足[30,31,41],Benders ( 2006) 还认为必须将间接能源消费纳入宣传的考量范围[41]。Gyberg ( 2009) 认为目前政府、利益相关组织以及能源企业更关注宣传推广节能设备和普及技术方面的节能知识,对生活方式的宣传相对缺乏[22]。中国电视媒体目前对环保公共舆论的议程设置作用发挥不足甚至缺失[39]。

  2. 3. 3 促进居民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手段。用于引导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主要政策手段包括能效控制政策、价格政策、体制等,何种政策工具对居民选择低碳生活更具推动力还需进一步探索。

  Shammin ( 2009) 对美国的研究认为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家庭碳排放,则低收入家庭会受到影响,这样就有失社会公平[42]。Rogers ( 2008) 等对英国推广社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公众看法的研究中指出,由于居民的积极参与的意愿较低,因此,更多的体制支持对于英国推广社区可再生能源项目必不可少[43]。Parag ( 2009) 等从英国居民电、气的消费出发,认为有效的家庭减排政策必须在关注供应者角色、委托代理问题外,更加关注消费者和供应商对减排的兴趣,并且在积极方面描绘低碳经济的未来,因此更加关注政府—消费者关系有助于实现减排目标[44]。Wang ( 2008) 认为在中国实施节能项目要解决政策框架、给予激励和资金支持,增加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力资源,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数据[28]。Liu ( 2009) 认为对促进中国家庭节能仅提高能源价格的效果不如单独提高能效,而综合提高能源价格和提高能效则是最好的方法,提高工业部门的能效、改变产品和服务的构成可实现节能[45]。

  3 研究评述和未来研究方向

  以上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居民低碳生活的内在驱动力和外部推动力: 就居民低碳生活选择的内在驱动力研究而言,学者们从人口统计学特征、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等切入点展开研究,但并未得到高度一致性的结论。这一方面提示了不同地区的居民、不同类型的居民低碳生活行为受人口统计学特征、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一方面也提示了这些被研究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就居民低碳生活选择的外部推动力而言,信息、技术、政策对居民选择低碳生活的积极作用被肯定,但如何更加有效的提供信息,何种政策工具对居民选择低碳生活更具推动力还需进一步探索。

  在以上丰富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认为对后续研究可在归一化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引入不确定决策的研究成果,从影响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心理结构入手进一步探讨居民低碳生活的内在驱动力,并据此讨论影响居民低碳生活选择的外部推动力。

  3. 1 归一化研究对象

  目前研究均以某一具体低碳生活行为为研究对象,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低碳生活行为本就各具特点,研究所的结论不同甚至矛盾虽在情理之中、也为后续研究指出了方向,但当后续研究为居民低碳生活行为整体时,对其结论必须辩证的处理和使用。如目前研究集中于对居民的节能行为 ( 特别是节电行为) 和低碳消费行为 ( 特别是购买节能电器等绿色产品) 的态度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那么促进节电行为和低碳消费行为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促进减量行为和积极行为? 后续研究中如将不同类型的居民低碳生活行为通过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纳入到一个研究框架,则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

  3. 2 引入不确定决策的研究成果,研究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心理结构

  目前对居民低碳生活选择的内在驱动力研究主要沿着心理学的行为决策经典理论或计划行为理论展开。一般认为: 动机或行为意图是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

  而在现实中可以看到涉及碳排放的居民生活行为决策大量、反复的出现在生活方方面面中,其决策过程不可能也不需要经常的考量需要和动机,更多的依赖对信息和情景的快速处理,这种快速处理中表现为个人责任意识、生活方式等的决策主体行为相关的个体特征要素对决策结果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这说明,与碳排放相关的居民生活行为决策带有明显的不确定决策的特征。不确定性决策在决策研究中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人所不能及的客观不确定性结果,二是与决策主体行为相关的个体特征要素。这提示了如使用不确定性决策理论对居民碳排放相关生活行为决策的研究展开研究,则可解释居民在做出低碳生活行为选择的决策过程中,除以收益为核心的理性影响因素外的非理性因素。目前研究中学者对社会互动的关注已显示出对不确定决策的考量,后续研究可结合不确定决策理论对社会认知和互动的研究成果,探索适用于居民碳排放相关生活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

  此外,在居民低碳生活行为选择和决策的过称中,行为意图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即,其产生作用的心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部推动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的心理结构具有积极意义。——论文作者:黄雪丽1,2 ,路正南1 ,王 健1

  参考文献:

  [1] LI L,CHEN C,XIE S,et al. Energy demand and carbon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enarios for Shanghai, China [J]. Energy Policy. In Press,Corrected Proof

  [2] 蒋金荷,姚愉芳. 人文发展潜力与碳排放需求空间的定量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 ( 11) : 45 - 47

  [3]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 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未来 GDP 增长的影响 [J]. 清 华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2004 ( 6 ) : 744 - 747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 [J]. 中国发展观察,2009 ( 8) : 67 - 69

  [5] 田晨. 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 [J]. 世界环境, 2008 ( 2) : 1 - 2

  [6] HUANG P,ZHANG X,DENG X. Survey and analysis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performance in Ningbo,China: a case study on household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 ( 18) : 1635 - 1643

  [7] SHEN J,SAIJO T. Does an energy efficiency label alter consumers' purchasing decisions? A latent class approach based on a stated choice experiment in Shanghai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90 ( 11) : 3561 - 3573

  [8] 孙岩. 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 大 连 理 工 大学,2006

  [9] 李祝平. 旅游饭店顾客绿色消费行为研究 [J]. 旅 游 学 刊, 2009 ( 8) : 23 - 25

  [10] EK K. Public and private attitudes towards “green” electricity: the case of Swedish wind power [J]. Energy Policy,2005,33 ( 13) : 1677 - 1689

  [11] ABRAHAMSE W,STEG L. How do socio - demographic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relate to households'direct and indirect energy use and savings? [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9,30 ( 5) : 711 - 720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