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利益相关者治理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2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针对理论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问题仍存在分歧的现实,本文以利益相关者治理为切入点,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进行解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本原性质是以有效履行契约为目标的资源交易过

  摘要:针对理论上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问题仍存在分歧的现实,本文以利益相关者治理为切入点,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进行解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本原性质是以有效履行契约为目标的资源交易过程,也是在价值创造导向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结果;利益相关者相互信任机理、利益相关者优势互补机理以及利益相关者合理利益分配机理共同揭示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交易,利益相关者信任

社会责任

  一、引言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的“股东至上”观念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并没有被广泛关注。但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所引发的诸如商业道德、产品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企业社会责任是如何形成的,企业社会责任形成过程存在什么样的作用机理,这对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日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

  截至目前,已有文献大多从制度、经济和道德等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1][2][3],然而,大多数文献却忽略了利益相关者治理这一因素。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支持,企业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会受到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其作用机理是怎样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利益相关者治理背景下,深刻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过程,揭示其中的复杂机理,这对于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问题,提升企业价值,丰富相关理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视角,从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逻辑起点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本原性质,解析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以期为实践提供指导,并对理论研究有所助益。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利益相关者

  从利益相关者本质来看,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利益相关者会与企业产生相互影响作用。企业需要利益相关者向其提供资源,而利益相关者会对企业产生利益诉求,因此,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会互相影响。

  第二,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契约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相互影响的基础,其明确了双方的行为方式、相关权利和义务。这样,利益相关者会以契约方式向企业投入资本,而企业会以履行契约方式来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契约是联结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的重要纽带。

  第三,利益相关者要向企业提供专用性资本。专用性资本具有异质性、稀缺性以及较高的边际产出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会使得专用性资本不仅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和源泉,而且还能体现出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因此,专用性资本投入就成为利益相关者判断的重要标准,也是利益相关者权力配置的基础。

  第四,利益相关者会承担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利益相关者所投入资源的价值变化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因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以企业为载体,其必然会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利益相关者会具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其自然而然就会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形成共同治理模式。

  综上所述,依据以上描述,股东、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政府和供应商符合利益相关者概念特征,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股东、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政府和供应商是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构成。

  (二)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认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结果,企业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由此可以看出,该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其不仅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对象[5],而且还揭示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内涵[6][7]。

  与此同时,契约理论认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契约关系[8]。这些契约规定了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样,利益相关者就会通过契约方式在企业价值创造基础上向企业提出利益要求。因此,这些利益相关者所提出的利益要求就成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9]。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指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所具有的契约责任,并通过履行契约方式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契约性。

  Donaldson和Dunfee(1995)研究认为,契约是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根源,其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地联系起来[10]。因此,为了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认可,企业要以履行各种契约方式来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满足其利益要求,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具体化,也为分配价值创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不完全性。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需要耗费资源的,然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其必然会调整和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同时,根据契约理论,企业必须要按照各种契约约定来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所缔结的契约主要分为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11]。但是,显性契约的不完全性特征和隐性契约的非强制性特征,会降低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从而导致企业不良行为的产生。因此,企业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成本性和价值创造性。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是对企业价值创造进行分配,这会降低企业价值,增加企业成本。然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利益相关者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因此,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获取利益相关者更多的认可和支持,这样会促使利益相关者提高其投入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可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双重性,既能增加企业成本,还会创造企业价值。

  第四,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层次性。

  具体而言,在关注哪类利益相关者方面,由于企业只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这样,企业需要根据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对其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优先关注那些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说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哪类利益要求方面,企业会优先满足利益相关者最为重视的那些利益要求。综上所述,企业要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进行层次性满足。

  三、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逻辑起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长期以来,企业经营与发展完全依赖于物质资本,而物质资本所有权是企业权力的唯一来源。这样,物质资本提供者股东便会享有企业全部权益,成为唯一的企业治理主体。因此,企业就必须仅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股权结构的日趋分散,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其他资本重要性的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资源不再仅仅是股东所投入的物质资本,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投入的资本,例如,员工所投入的人力资本、政府所投入的公共资本等等,这样会大大降低物质资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这时,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

  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再集中于股东,而是分配给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经营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股东的支持,而是需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综上所述,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各自利益会向企业提供专用性资源,而专用性资源会赋予利益相关者影响或控制企业行为的权力,这时,利益相关者就会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从而形成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四、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本原性质:资源交易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形成具有重要的前提条件,即企业必须要有资源投入创造出价值,这就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是要在价值创造基础上才能实现,其形成来源于资源投入。因此,只有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特征与其形成前提条件之间建立联系并对它们进行拓展,才能够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本原性质。

  五、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复合型协调机理

  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是由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合型协调机理。由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逻辑起点及本原性质可知,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利益相关者治理下形成的。而利益相关者之所以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关键在于其会向企业投入各种资源,而这些资源禀赋的差异会导致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社会责任形成中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因此,本文将从资源投入视角探析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整体机理。

  六、结论

  目前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提高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往往需要利益相关者治理作用来进行。基于此,本文选取企业社会责任形成过程为研究内容,从利益相关者治理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内在机理进行解构。研究表明: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这能够解释为何要在利益相关者治理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的本原性质是以有效履行契约为目标的资源交易过程,也是在价值创造导向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结果,这准确地描述出整个企业社会责任形成过程;第三,利益相关者相互信任机理、利益相关者优势互补机理以及利益相关者合理利益分配机理共同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复合型合作协调机理,从而揭示出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理。以上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而且对于具体实践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一,企业应建立其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机制。企业应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交流沟通平台,明确相应的沟通渠道和途径,制订沟通策略,以便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从而为相关决策和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和帮助。

  第二,企业应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让利益相关者准确有效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和意义,并产生深刻的共鸣,明确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工作,为其找到相应的位置,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

  第三,企业应实施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企业应将利益相关者理念纳入整个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中,注重和迎合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通过不断满足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来得到利益相关者信任、支持与关注,从而维持与利益相关者良好的关系,为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8):32-39.

  [2]肖红军,李伟阳,胡叶琳.真命题还是伪命题:企业社会责任检验的新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5(2):102-114.

  [3]周中胜,何德旭,李正.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0):59-68.

  [4]李维安,王世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4):10-17.

  [5]RufBM,MuralidharK,BrownRM,JanneyJJ,PaulK.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changein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financialperformance:Astakeholdertheoryperspective[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01,32(2):143-156.

  [6]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2):139-146.

  [7]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2):150-160.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