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基于形式生成逻辑作为切入点的建筑造型方法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07所属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建筑造型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力求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造型方法。提出以形式生成逻辑为切入点的建筑造型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阐释和运用以及全视角的形态认知,将能使学生较为顺畅地建立自己的形式设计

  【摘要】建筑造型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力求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造型方法。提出以形式生成逻辑为切入点的建筑造型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阐释和运用以及全视角的形态认知,将能使学生较为顺畅地建立自己的形式设计态度和观察视角,为形式设计探索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形式生成逻辑作为切入点的建筑造型方法探索

  【关键词】造型设计;形态学;形式逻辑;评价标准;价值观

  0引言

  建筑设计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一般以某类造型设计手法的教授和训练作为起点,这样的方式学生容易上手,但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造成窄化学生视野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造型设计的参考资料爆炸式增长,面对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讯息,学生经常越看越迷茫,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从入门的基础建筑设计到以功能划分的类型建筑设计,从单体建筑设计到群体建筑设计中形式问题的顺利过渡,建立起自身的价值判断和形式设计立场将对未来的设计实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学生建立对形态学的理解以及对形式逻辑的认知。

  1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学生存在的问题

  1.1.1无方向性及缺乏形式素养

  大部分学生入学之前的审美素养普遍薄弱,学生对建筑形式的价值判断缺乏标准,建筑造型设计无所适从。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建筑形式东拼西凑、手法混乱的现象。

  1.1.2片面性

  对造型及形态的概念缺乏全面的理解,常规的教学体系中基础设计课程中把三大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直接作为入学起点,虽然立体构成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建筑造型规则,但应该把它看成仅仅是形式生成的一种视角。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形式语言的能力,为探索自身偏好打下良好基础。

  1.1.3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处理不当

  在以功能类型为主题的建筑设计中,学生按照功能布置(主要是画泡泡图)的设计方法引导的过程中,从平面完成到立面生成,有一个黑匣子的障碍,造型变成平面的直接拉伸,导致形式缺乏美感且多数设计变成简单的方盒子,单调乏味。

  1.1.4眼高手低的情况

  一些学生具有审美力,但缺乏训练。比如确定了一些形式设计方法,但缺乏细节处理能力,或受限于软件应用能力,最后导致形式非常空泛。另外对材料和建造缺乏理解,造型仅是图画中的造型,而非能够实现的建筑造型,导致设计不完善。

  1.1.5形式的意义问题缺乏理解

  学生在形式的抽象与具象的问题上缺乏思考,有时为了追求形式的象征性或符号性导致建筑的寓意比较肤浅。1.2解决方法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宏观的视角让学生建立对形式的认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习形式设计方法的多种可能性,通过判断寻找适合的方法进行运用。首先要弄清楚关于形态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形态问题。针对大多数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并没有很多的形式理论基础,所以这时一定要让他们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任何设计,从手法到规则的认知都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一定要强调理解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如何看待形式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世界。

  具体而言需要解决如下问题:①形态概览式的理解,通过全视角理解形式问题,明确建筑造型设计与形态设计的关系;②建筑形式的意义问题,对形式设计的价值和目标进行思考;③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功能互动式的设计思维;④了解艺术品评价标准问题,学习心理学及视知觉知识;⑤建立形式逻辑的设计态度,梳理形态生成逻辑,确立审美及形式偏好取向,应对具体的设计问题。

  2概念梳理

  2.1基本假设

  设计首先是一种意识性很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努力。建筑设计是创造出适应于特定环境,能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建构物。建筑形式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得以进行需要以一个基本假设为前提,即我们的形式设计是创造有序的人造环境,并可以按照人类的视角对某种相似的形态进行探究,这些形式具有相似的形式生成规律,这种假设是以形式具有逻辑性、秩序性及组织组织性为前提。本文着重探讨基础建筑设计形态的学习,不讨论诸如非理性、潜意识、无序性等形式话题。

  2.2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建立评价标准

  首先笔者通过教学及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基本的形式设计的态度:①形式设计学习不是罗列归纳所有形式的类型;②形式设计学习不是找到永恒不变的真理;③形式设计学习也非没有任何规则,完全灵感式的;④形式设计学习是不断观察、感知、体验的过程,是对形式逻辑的认知,目的是通过一种方法获得某种形式。这样的过程会随着学习者的认知及实践探索不断发展演进;⑤形式评价标准问题的核心是理解形式的意义问题。

  通常我们认为形式的意义可以从形式的抽象性角度来理解,即形式是否在某种角度上代表着某个另外的指向对象。从抽象到具体的层面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纯抽象、象征、隐喻及符号等一些指向方式。

  在学习中最主要的形式训练是针对现代建筑语言中纯抽象的形式是进行练习,因为纯抽象的语言不具有指向性意义,仅从形式的表现立场来进行探讨,所以形式感觉成为主要的判断标准。这样的意义就在于感觉之中,这种感觉是以视知觉及心理学为基础,主要的判断标准诸如和谐、统一、变化等形式美的规律。另外针对有一定指向的形式如象征、引喻及符号等的判断标准则更复杂,有的包含更多文化社会层面意义,并不单纯以纯形式美原则作为判断,这里也存在自身的形式逻辑依据。

  其他诸如解构、非整体无中心、形式自立、无意识自我书写等打破传统美学观念的来龙去脉也要了解,说对任何存在形式都要去理解、明晰,类似于造型形式发展史的学习和疏理。该类设计方法本文不进行探讨。

  2.3形式设计的心理学、视知觉的依据

  设计中形式感问题是作为设计主体的关键,阿恩海姆进行了很经典的理论探索,这成为较为公认的观点。比如他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描述的“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我们的心智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发生作用的。一切的知觉过程都包括思考,一切的推理过程都包括直觉,一切的观察过程都包括创新。经验证,观看世界的活动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各种特性与处于观看中的主体的本质之间的相互作用[1]。”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里阐释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客观被认识的对象,而是与认识主体紧密相关的,认识主体是意义的赋予者。而对于形式设计的思维问题他在《视觉思维》也进行了经典的说明“艺术活动是理性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中知觉与思维错综交织,结为一体[2]。”将感性与思维割裂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形式逻辑”一词的概念即以阿恩海姆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兼具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形式设计方法。

  2.4设计形态学

  对建筑设计的学生来讲,要能从更广的视角理解形式问题,需要对设计形态学有全面的认知。需要先跳出专业知识之外,然后再回到建筑专业之内。

  福井晃一的《设计小辞典》一书中为设计形态学进行了如下定义“基于人为形态的可视性方面与非可视性方面进行对应性研究,由此弄清有关人为形态创意的机理。这种对人为形态进行形态学分析研究的方法构成了设计形态学。分析和研究自然形态学和人为形态的原理是构成设计形的基础,弄清有关人为形态创意的机理和意义是设计形态学的目的。”点明了形式设计的对象和意义。在辛华泉先生的《形态构成学》中阐明“形态设计依据为造型的物理规律与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3]。”学生可以通过对形态设计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建筑形态设计所依据的共通基础,从而能深入浅出地进行建筑形态设计具体操作方法的探究。

  对于形态的分类有助于建筑设计形态的创造,分类的视角不同,则分类的方式也自然会不同。比如常见的分类方式有:概念形态与现实形态、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以及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等[4],通过对分类形态的梳理,可以建立敏锐的观察力。

  形态的设计的应用方面大致包括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等等。理解形态设计的本质依据就可以学习和借鉴相关学科的形式语言,拓宽建筑形态设计的多种可能性。

  形态设计学的核心内容归根结底还是关于形态创造生成的问题,从设计想法到形态呈现也是设计的难点所在,对于形态设计创造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一些观点认为任何形态都可分解的,形态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构成,这些形态要素就是点、线、面、体、空间、色彩及肌理等。另一些观点将形态生成分为模仿、抽象、变形、合成及构成等。本文提出的观点是形式的生成都要归因于形式的内在逻辑,如同生物学中的基因,依据这样的内在逻辑形态得以呈现。

  3提出形式逻辑假说

  从臆想到呈现,从无形到有形,这是建筑形态设计必须经过的创造过程,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形态的生成可以是有规律的,可以是任意的,或是我们人类无法探究清楚的。而本文旨在探讨有规则可寻的形态设计方法,认为建筑形态生成有内在形式逻辑作为一种假说或者是一种设计态度,以此为出发点,形式设计变成可以学习、教授和可以评价的,并能成为一种造型设计的方法。

  相关知识推荐:建筑设计方向论文发表认可期刊

  4以形式生成逻辑作为切入点的建筑造型方法举例

  以下列举一些典型例子,力求这些典型方法有涵盖性,代表性,但这些列举的方法仅仅是方法中的一小部分,如同我们之前所述,形态设计学习不是要罗列所有的类型,而是学习其中的方法要旨。有些形式的生成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明辨哪一种更接近于该形式最核心的特征,这样有助于提高设计手法的清晰性,同时理解观察方式的改变影响设计的态度。

  4.1模仿式的——遵从自然生成逻辑

  人生来就与自然紧密相关,人对外界的观察学习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然,对自然界进行模仿、简化,从而运用于建筑,这一形式从古至今没有中断过。这种形象思维方式即包含具象,也包含抽象,或者是仿生学的理念。形式生成的方式就是通过分析自然规律找到可借鉴的方面,有时是从形式表现上,有时是从生长规律上,有时是在结构特征上,有时也可以是意象表达上。这种方法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从而对形式进行抽象和提炼,见图1。

  4.2几何学的——遵从形式构成组合逻辑

  在绘画活动中,笔触的制作和运用并不是为了表现具体的事物,它的最终结果只是一个无特定意义的、由明暗和形状在画面上组成的构图,这种抽象绘画活动正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的特征。由此观念产生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成为现代建筑最主要的造型设计方法之一。把形式要素抽象成点、线、面、体,形式的生成即是由这些基本形进行组合的,由此可以形成丰富的建筑形式。形式美的判断规则为是否有韵律节奏、是否有对位关系、比例划分是否恰当、是否在对比中有协调感等,强调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是否调和,以人的视知觉、心理学为科学依据。学习途径主要通过构成训练以及案例分析获得对构成逻辑的感知,见图2。

  4.3操作式的——遵从形式操作逻辑

  此种形式设计方法一般以基本形为基础,基本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操作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弯折、拉伸、放置、垒叠、挖切等。近年来这种设计方法的探究较为广泛,建筑师事务所中MVRDV、3XN、NL、BIG、OMA等都经常使用此种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强调形式是试金石,通过形式操作产生的空间可以引发行为活动的更多可能性,形式也可以成为实现社会、经济或文化等目标的工具。形式设计的评价标准是形式操作手法是否清晰,通过简单操作达到丰富的空间形态,操作中通过观察、感知来完成对形式的调整优化。学习途径中形式操作训练是核心,一般通过做模型—观察成果—调整模型—再观察—再调整,如此反复获得高品质空间,见图3。

  4.4由材料建构形成的——遵从建造逻辑

  从材料自身的性能出发,强调人直接触摸材料、感知材料、与材料对话。忘却类型、风格、语言、抽象、具象等观念,回归建造原点,最终也真实显露建筑材料,建造节点。材料建造遵从材料的力学性能、构造方式简单合理。如同路易斯·康所说的“你对砖说:‘砖,你想成为什么?’砖对你说:‘我爱拱券’。你对砖说:‘你看,我也想要拱券,但是拱很贵,我可以在你的上面,在洞口的上面做一个混凝土过梁。’然后你接着说:‘砖,你觉得怎么样?’砖说:‘我爱拱券’。”学习途径主要是锻炼人对材料的敏感性,要亲自用手去触摸材料,进行材料使用训练,见图4。

  4.5形式逻辑小结

  除以上的手法外,其他还有多种形式生成逻辑,比如:原型式的——遵从原型演变的逻辑,生态主导的——遵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逻辑,历史人文的——遵从记忆与地方材料逻辑,参数化的——遵从程序设置逻辑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归纳的可能性在此不一一枚举。在理解了诸多形式设计逻辑的基础上需要明确如下结论,以便为深入学习形式设计方法提供方向。

  (1)任何一种形式生成方式,都不一定是单一的,可以与其他的设计手法进行组合,只要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使用空间和得当的建筑形式均可以运用。

  (2)所有形式生成方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最恰当的,去创造最有感染力的场所空间和建造细节。

  (3)所列举的设计方法并不是囊括所有的设计方法,仅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感知环境,寻找更新的设计手法,操练自己的设计能力。

  5结语

  通过对形态进行全面的理解,形成整体性的认知,加强学生自身对形式的判断,建立以形式逻辑作为依据的设计观,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可以明确方向,创造出具有较高品质的形态设计结果。最后将符合形式逻辑的建筑形态锚固于特定的地点,成为基于场所的设计。避免放之四海皆准的产品式的建筑设计态度,创造符合具体地点的建筑设计。在地性问题应在形式设计的深入探究阶段着重思考,以实现建筑的文化性及思想性诉求。——论文作者:董立军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