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中国地理学中的甘南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5所属分类:农业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开展区域研究需要选择既具全球意义又具区域特色,且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区域。作为第三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南高原不仅是典型的地理过渡区与生态脆弱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与深度贫困区,

  摘要: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开展区域研究需要选择既具全球意义又具区域特色,且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区域。作为“第三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南高原不仅是典型的地理过渡区与生态脆弱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与深度贫困区,因而成为中国地理学开展区域研究的最佳实验区之一。

  在阐述甘南高原地理学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从陆地地表过程与机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适应、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农户生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资本与区域发展、城镇化与乡村聚落、旅游发展等领域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地理学中的甘南研究现状,提出新时期应以更综合的多维视角开展甘南研究,重点关注甘南高原地表格局-过程集成研究、人地耦合系统演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可持续生计、新型城镇化、乡村发展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区域研究;地理学;甘南高原;人地关系;集成

地理研究

  1引言

  区域研究作为地理学的核心领域,既是地理学对格局、过程和机理研究的概括与总结,也是其研究和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基础[1],它不但为系统地理学研究提供详实的信息源,还为系统地理学的一般概念与原理提供试验场[2]。在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赫特纳(AlfredHettner)、哈特向(RichardHartshorne)等学者的努力下,近代地理学奠基者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李特尔(KarlRitter)开创的区域研究传统得到了极大发展。

  此后,区域研究范式虽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向[3],但地理学始终将区域研究作为关注的焦点,一直以区域为基础来探究人地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变化作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对区域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区域变化也往往跨越区域本身而扩展到更大尺度、甚至全球尺度,使得区域研究不仅成为当代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4],更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基础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途径[5]。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问题更多元、更复杂,需要以更综合的角度来理解区域人地系统、解决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复杂问题,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分支学科的深化与发展,地理学呈现出空心化现象,自然地理研究日益自然化、人文地理研究日益社会化、GIS与遥感研究日益计算机化,使得地理学服务于政府决策和国家需求的价值有所减弱。事实上,综合是地理学存在的理由[6],而区域是地理学实现综合研究的重要载体[7]。

  当前,地理学应回归到综合性、区域性、交叉性的轨道上,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关注重大区域性问题,以更综合的多维、动态视角开展区域地理学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提升区域研究的社会服务与决策价值。社会对地理学的期望是区域地理[8],而开展区域地理研究需要选择既具全球意义又具区域特色,且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区域。作为“第三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南高原不仅是典型的地理过渡区与高寒生态脆弱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与深度贫困区。

  在全球环境变化、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镇化等的冲击下,甘南高原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和现实问题,成为新时期开展区域地理研究的良好研究对象与实验场所。目前,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已围绕甘南高原面临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受地理学发展“空心化”的影响,自然地理研究仍以单一自然要素与单一过程为主,重点关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气候变化等问题,人文地理研究则以城镇化、农户生计、旅游发展等为主,较少关注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的耦合。

  当前,甘南研究急需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第三极环境”计划等国际前沿领域,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及区域发展需求,将全球性问题与区域性问题结合起来,基于地理学的交叉性、综合性优势,开展跨学科的综合集成研究。鉴于此,本文在阐释甘南高原的地理学研究价值、梳理中国地理学中甘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甘南研究需关注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新时期开展区域地理研究提供借鉴。

  2甘南高原的地理学研究价值

  甘南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特的地质-地理-资源-生态-人文耦合系统[9],不仅对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的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全球环境变化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敏感响应,是一个开展综合集成研究的理想区域。以甘南高原为案例区开展区域研究,不仅可为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借鉴,也可为因地制宜地科学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提供范例,更可为全球环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提供符合中国国情且具全球意义的典型案例。

  2.1典型的地理过渡区

  甘南高原无论是自然地理特征还是人文地理特征,均表现出显著的边缘性与过渡性。从地理位置来看,甘南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其东部逐渐向陇南山地过渡,北连陇中黄土高原;从地质构造来看,该区位于秦岭与昆仑两个地槽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大部分属秦岭地槽褶皱系,西南部属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境内山地与高原相间,形成山原区、高山峡谷区和山地丘陵区等地貌类型区[10]。

  从动植物区系来看,该区属于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及青藏高原三个植物亚区的交汇区,也是中国北方鸟类和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偏高值区”,物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区系过渡性[11];从地域文化来看,该区既是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区,也是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及藏传佛教文化的交汇区[12];从地缘位置来看,该区位于古代中国核心区与边远区的交界地带,历史上既是中原民族向西扩张和高原民族挥师东进的跳板,也是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被称为“汉藏走廊”。

  3中国地理学中的甘南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张其昀[16]、郝景成[17]、张松荫[18]、任美锷[19]、李旭旦[20,21]等学者就对甘南高原的地形地貌、水系、气候、森林、农业、畜牧业、牧民分布、放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揭开了中国现代地理学甘南研究的序幕。近年来,针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及社会经济问题,地理学者在甘南高原地表过程与机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农户生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资本与区域发展、城镇化与乡村聚落、旅游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

  4新时期甘南研究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开展区域研究既要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当的典型区域,也要找准典型区域存在的关键问题。作为一个理想的地理科学试验场所[99],甘南高原不仅面临着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还面临着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需求。因而,新时期应围绕“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与“未来地球”计划的框架,以更综合的多维视角开展甘南研究,重点关注甘南高原地表格局-过程集成、人地耦合系统演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可持续生计、新型城镇化、乡村发展等关键问题。

  5讨论

  地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的一门学科,区域地理作为地理学的核心领域与根基,是地理学服务社会需求的重要方面。在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及信息化背景下,人地关系日益复杂,其所孕育的社会需求为区域地理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新的发展空间,当前急需重新构建区域地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国际科学联盟(ICSU)在整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基础上发起的“未来地球(FutureEarth)”研究计划为新时期开展区域地理研究提供了更聚焦的研究目标、更广阔的研究视角、更系统的研究路径[1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郑度.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地理研究,1998,17(1):4-9.[ZhengDu.Astudyontheregionalityandregionaldifferentiationofgeography.GeographicalResearch,1998,17(1):4-9.]

  [2]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叶光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RichardHart.TheNatureofGeography.TranslatedbyYeGuangting.Beijing:CommercialPress,1996.]

  地理刊物推荐:《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中国大陆期刊名。《地理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以展示、交流中国地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