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儿童文学视域下中国卡通动漫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20所属分类:经济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 要]中国卡通动漫产业在与欧美以及日韩的同题竞技之下一直未能崛起,原因主要在于本土作品与原创作品双重匮乏、师资队伍与人才队伍双向紧缺以及IP孵化过程中出现的版权纠纷,以及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为此,提高儿童文学创作水平、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

  [摘 要]中国卡通动漫产业在与欧美以及日韩的同题竞技之下一直未能崛起,原因主要在于本土作品与原创作品双重匮乏、师资队伍与人才队伍双向紧缺以及IP孵化过程中出现的版权纠纷,以及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为此,提高儿童文学创作水平、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IP孵化实现产业转型对中国卡通动漫产业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儿童文学视域下中国卡通动漫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关键词]卡通动漫产业;儿童文学;发展策略

  动漫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各国可借动漫作品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本国价值观,宣传本国文化,同时卡通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对各国经济创收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卡通动漫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与美、日、韩等国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推动我国卡通动漫产业发展,增加我国经济收入、提高文化软实力,十分必要。本文分析我国卡通动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儿童文学视域下探究促进中国卡通动漫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中国儿童文学与卡通动漫产业融合发展的历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卡通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我国也不例外。文学作品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制作的卡通动漫不仅为中国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还能扩大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我国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二者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由于古代缺乏对儿童特点的认识,所以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并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是来自民间文学、文人(成人)文学领域,是满足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的文学,散存在大量的口头文学(如民间故事、童谣)、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中;而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则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一种自觉、独立的文学门类,始于20世纪新文学运动,五四时期是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创作的现代起点[1]。而我国卡通动漫制作所依赖的剧本大多正是从这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

  我国早期动画的素材大多来自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我国动画的兴起时间较早,美国在1937年上映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中国在1941年诞生了亚洲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该片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制作,改编自我国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铁扇公主》大获成功后,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决定继续拍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但由于当时日军侵略导致缺乏稳定的创作环境而被迫搁浅。抗战结束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拿国际奖项为目标制作动画,作品制作完成后由国营电影公司收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既不必直接面对市场,也不用担心经济收益,因此拥有一个极其理想的创作环境。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动画事业迎来一个高潮,这是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产生良好效应的有力证明。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改编自童话故事《神笔马良》,在国际上获得儿童娱乐一等奖。1958年,我国诞生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改编自现代著名童话作家包蕾的同名作。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下血本创作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由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在国际上获得盛赞,一度被美国迪士尼看作是来自东方的劲敌。1964年,由万籁明担任制片,根据《西游记》改编,历时四年完成的《大闹天宫》问世,获得国内外的一致赞誉。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由于人才的匮乏,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几乎停滞,没有好的作品问世。直到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封神演义》章节改编制作动画片《哪吒闹海》,1983年又出品动画长片《天书奇谭》才重新在中国动画产业界引起一些良好的反响。但在这一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未准确研判市场需求,当时电视机已经逐渐在中国家庭普及,市场有了对系列动画的需求,而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中国动画产业出品的作品多为动画电影,缺乏系列动画作品。198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黑猫警长》体现了中国为探索系列动画做出的努力,但该片因被批评缺乏“民族特色”,加之人才与资金的缺乏,最终只拍摄了五集。1986年由《十兄弟》改编的《葫芦兄弟》虽因制作精良受到好评,最终也未能改变因缺乏技术、资金、人才而造成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衰落的命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文化多样化的推进,我国动画产业与世界各国动画产业在全球舞台上进行竞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国的卡通动漫企业对此类作品进行改编,制作了一些优秀的动画片,如根据凌纾的《邋遢大王奇遇记》制作的同名动画。但也是此时,国产动画的弊端暴露出来,即缺乏对作品内容判断的科学标准。如1993年由郑渊洁的儿童文学作品《魔方大厦》改编而成的同名动画片被一些人指责不适宜儿童观看,有些许恐怖,一经举报,片子便被禁播,导致作家以及制片人失语。在此情境下,动画制作更多考虑资金成本以及播出效益,内容便更多倾向于以科普知识、益智为主,对故事情节的构建逐渐淡化。如《海尔兄弟》《蓝猫淘气三千问》系列,每集只是简单科普一个有关宇宙星空、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或是生物百观的知识。直至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国产动画才出现复苏迹象。2005年《喜羊羊与灰太狼》凭借可爱的卡通形象和相对较好的编排收视率一度上升,2006年的《虹猫蓝兔七侠传》、2007年的《小鲤鱼历险记》以及《神厨小福贵》一度占据荧屏。近年来,国产动画正在努力寻求发展,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成为当时内地影视史上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片,之后众筹拍摄的《大鱼海棠》和《大护法》动画电影好评如潮。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49亿票房,精良的制作以及丰富的故事让大众感受到国产动画的魅力。

  回顾中国卡通动漫的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一度领先到没落再到如今的复苏和追梦,整个过程与创作者、读者、社会背景以及制作技术都有一定的关联,而中国卡通动漫产业若想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则必须进行转型,一方面要重视故事内容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作家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继而制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卡通动漫作品;另一方面应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的动画制作技术、培养动画人才并完善我国卡通动漫的产业链。

  二、中国卡通动漫产业的发展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大量日韩以及西方国家的少儿图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迪士尼系列童话等很快风靡全国,同时美国迪士尼出品的卡通动画《白雪公主》《美人鱼》《钟楼怪人》等由他国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儿童文学作品与卡通动漫的完美对接不仅扩大了它们的文化影响力,并且极大提高了它们在全球的文化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日本卡通动漫在世界市场上也掀起了一股飓风,宫崎骏创作的一系列动画作品极具日本风情,又蕴含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母题,独具匠心的制作使得日本卡通动漫在世界卡通市场上独树一帜。反观我国,虽然出台《“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卡通动漫的发展[2],但由于缺少优质的剧本以及动画制作的新技术与人才,短时间内未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国际上的反响度也不够,中国卡通动漫产业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1.本土作品与原创作品双重匮乏

  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享誉世界的优秀卡通动画作品,多数是因为有优秀的故事内核。现在,我国儿童文学还处于发展期,可以改编的剧本仍显不足。近年来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了不菲的票房,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学作品依然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说明我们仍然还在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缺乏具有原创性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品,而这也是造成我国卡通动漫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21世纪后,我国儿童耳熟能详的卡通动漫角色是美国迪士尼旗下的米奇、米妮、唐老鸭、白雪公主以及日本的一休哥、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等,我国卡通动漫虽有一些原创形象被儿童喜爱,但这些“原创”有的是对国外动画制作的模仿,从画质、情节、角色方面进行一些改编。比如,国产动漫《大嘴巴嘟嘟》被指抄袭《蜡笔小新》,《战龙四驱》被指抄袭《四驱兄弟》。然而,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地大物博,民族各异,应当有许多可以使用的素材,美国迪士尼用熊猫这一形象结合我们中国武术创作出了《功夫熊猫》,这告诉我们应深入挖掘我们祖国的传统艺术,创作出真正能够展现我们民族文化的作品。曾经红极世界的《大闹天宫》《铁扇公主》正是因为极具中国本土特色,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而占据世界动画市场的一席之地。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卡通动漫的创作如果只有精美的画面、昂贵的制作成本,没有优良的故事内核作为支撑仍然难以走向世界,而具有原创性和民族特色的创意内核对卡通动漫发展大有裨益。

  2.师资队伍与人才队伍双向紧缺

  20世纪90年代,意识到国外文化入侵严重之时,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出台了“5155”工程计划,即从1995年起力争在两三年内建立5个动画出版基地(分别由辽宁少儿、中国少儿、少年儿童、接力和四川少儿5个出版社牵头),重点出版15套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创立5个儿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3]。但是该计划实施效果不佳,杂志销量不高,有的开办几年后停刊。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本土画家生存困难,没有人包装扶持,供职签约单位的抽成也多,最后大多选择改行。

  同时,我国从事卡通动漫制作的人员很多是上岗后学习,或者从计算机和美术等专业转行过来的,一方面技术能力不过关,另一方面对卡通动漫领域的研究也不够深入[4]。因此,卡通动漫制作人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市场上一些公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制作以香艳打斗场面博取眼球的卡通动漫作品。还有诸如《斗破苍穹》类的修仙练级动画在进行游戏开发后,容易使玩家陷入练级修仙的虚拟世界且一味追求游戏排位,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培养高质量动漫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产业创新离不开人才驱动,我国高校缺少此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因而难以培养出动漫创作人才。目前,中国动漫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能够填补缺口的人才并不多。一方面,我国开设的动画课程与社会脱节,很多动漫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围绕着学校指定的教材,讲授一些常规的动漫专业的理论知识。动漫专业的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大多停留在了解动漫作品、认识动漫作品创作过程的阶段,没有创新意识,不能有效开发自己的脑力进行动漫创作[5]。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卡通动漫的制作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手段以及敏锐的眼光,这对卡通动漫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现代动画制作技术,同时也需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辨认出好故事、好剧本。

  3.IP重经济效益与版权意识薄弱

  在信息化时代,IP(IntellectualProperty)产业链运营已经形成大趋势。IP,意为知识产权。在中国,IP这个概念一般用以表示具有创造性的、属于创意产业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它代表用户情感共鸣的一种符号,以不特定的形式出现,作为泛娱乐内容的支撑和情感载体,是泛娱乐内容的核心要素[6]。互联网普及以来,动漫产业的发展链条以及创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日本动漫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拥有完善的IP产业链运营体系,从创作、出版、影视化、音乐、游戏、手办周边直至主题公园建设,每一环节的发展都比较成熟,加之拥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因而收益可观。反观我国,IP产业链运营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比如,苏州舞之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参与动画电影《麦兜·饭宝奇》的联合发行,取得一些经济效益和较好的收视率,但是相比国外IP产业孵化的程度还不够,产业链的运营开发不完善。再如,舞之动画开发的《流氓兔》基于市场调研和分析,锁定核心受众人群,同时制作条漫、动画番剧、动画电影等,开展IP跨界合作,覆盖游戏、文创、文化地产、美陈展和快消等领域,但是并未培养起受众情感,品牌文化影响力也不高[7],其主要原因就是未对IP进行深挖和优化。

  21世纪后,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杨红樱的系列作品《淘气包马小跳》《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曹文轩的《埋在雪下的小屋》《红葫芦》《蔷薇谷》,郑渊洁的《舒克与贝塔》《皮皮鲁外传》等,但这些作品影视化程度不高,大多停留在图书出版这一环节,外语译本开发不够。这些作品在国内传播较广,但未能走向国际的舞台,而这与我国缺乏卡通动漫的自主品牌有一定的关联。我们谈到美国动画能想到迪士尼,谈及日本动画能想到吉卜力工作室,曾经谈到中国动画会想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但其衰落后我国还未打造出能与其他国家相媲美的动画制片厂。拥有自主品牌、注重IP孵化可以帮助我们完善卡通动漫的产业链,从改编已有素材、原创性创作到图书出版、影视化直至向世界推广,互联网时代IP的孵化价值不可限量。

  相关论文推荐:国产少儿动漫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刍议

  通过互联网实现多域共生可以刺激卡通动漫的消费,提高其作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目前我国许多公司正在进行IP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但是由于急于获得经济效益,过于注重商业变现,在IP孵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作品创作出版后的版权纠纷,卡通动漫制作节省成本后的粗糙不堪,以及游戏开发后对儿童的不良影响等。同时,一些作品由于盗版盛行,在互联网平台被恶意剪辑,损害了作品的原有形象,不利于动漫自主品牌的发展,降低了正版作品的经济收益。——论文作者:张 婷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