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系统论视角下的淮河流域生态保育探析——以河南省辖淮河流域为例

发布时间:2020-04-08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淮河流域生态保育对于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全流域长治久安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河南省辖淮河流域的重要地位、开展生态保育的必要性,紧密联系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从系统论视角,研究探讨了加强生态保育的若干举

  摘要:淮河流域生态保育对于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全流域长治久安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河南省辖淮河流域的重要地位、开展生态保育的必要性,紧密联系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从系统论视角,研究探讨了加强生态保育的若干举措。

系统论视角下的淮河流域生态保育探析——以河南省辖淮河流域为例

  关键词:系统论;淮河;流域;生态保育

  生态保育包含保护与复育,比生态保护内涵丰富,也更积极,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河南省处于淮河上游,开展淮河流域生态保育对于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l河南省辖淮河流域在经济社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是一条特殊复杂的河流,位于我国中间地带,地理位置重要。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商品生产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集中分布区,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淮河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制造业基地,是国家实施鼓励东部率先、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1。河南省辖淮河流域范围广、人口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淮河干流在河南省境内340km,占总长度的1/3。省辖淮河流域面积8.83万km,占全省总面积的52.8%,占流域总面积的32.7%;流域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9%、60%和62%;流域内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675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辖淮河流域覆盖南阳、信阳、驻马店、周口、漯河、许昌、平顶山、洛阳、开封、商丘、郑州等11个省辖市、83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4%。因此,河南省淮河流域的环境与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影响。

  推荐阅读:哪些期刊接收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论文

  2河南省辖淮河流域生态保育的必要性

  生态保育可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扩大环境容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显著成效

  河南省持续加强淮河流域林业建设、污染防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流域内林业用地199.2万hm,占流域总面积的22.5%。有林地扩大到165.3万hm,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7898.9万ITI,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6%。丰富的森林资源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大作用,保障了南湾水库等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能。茶叶、板栗等特色经济林的生产,鸡公山、尧山等森林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兴林富民。2010年与2005年相比,淮河流域地表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年均值降低26_3%;氨氮浓度年均值降低62.1%。淮河上游生态环境的改善,既增强了本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下游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2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省辖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区域水土流失较为明显。幼、中龄林面积大,占乔木林面积的88.7%,亟待保育。农田防护林稳定性不高,林业的比较收益低等影响农民营造林的积极性。农村环境呈现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的状况。因此,破解淮河流域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育势在必行。

  3推进河南省辖淮河流域生态保育的关键举措

  淮河流域生态保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和环保等行业,关联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应突出主体、综合施策。

  3.1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增加淮河上游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一是完善山区林业生态工程。涉及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的部分区域,是中原经济区生态网络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采用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营造乔灌结合的水源涵养林,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和调节地表径流的生态防护功能。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易发生沟蚀、地质结构疏松等区域,营造水土保持林,逐步恢复和增加地带性森林植被;二是构建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是国家林业“十二五”规划的十大生态屏障之一,事关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成效。要改扩建农田防护林工程,建立起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要完善生态廊道网络工程。淮河干流两侧各栽植宽度100m以上树木,二级支流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三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嘲;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桐柏山太白顶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加强汝南宿鸭湖等湿地的保护号恢复,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体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启动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拯救大别山五针松等珍稀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3.2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森林资源是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省辖淮河流域有100多万hm中幼林、低效林,比例较大。应树立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理念,实施分类经营,推进可持续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特色林产品生产能力。按照《森林法》、《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等法规、政策,加强以林地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好森林、湿地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淮河流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发挥其在生态保育中的示范作用。省辖淮河流域集体林地面积大,桐柏、新县等县在2O世纪六七十年代,采取“造一片林、留一批人、建一个场”的方式,建成了一批乡村集体林场,培育了森林资源。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集体林区生态保育水平,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做到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3-3强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淮河流域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生态保育,应统筹林业工程建设与水污染防治工程、农田保育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淮河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化工业和生活等污染治理,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和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推进贾鲁河、惠济河、涡河、颖河等重点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排污口截留、河道清淤净化、生态净化等项目建设。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加强农作物水肥精准化管理,综合治理豫东黄泛区沙化土地。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原则,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建设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废物废水处理设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生态富民家园”计划实施范围,发展生态保育型集约持续农业,确保生态安全[4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

  3.4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和共享性,致使大部分效益难以直接得到经济补偿。建立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通过合理的办法对生态效益提供者进行经济补偿,以调动公众参与生态保育的积极性。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按照实施主体和运作机制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政府补偿、市场补偿两大类型[51。生态保育涉及到农、林、水、环保、旅游等多个行业,在政府公共财政难以满足生态保育投资需求的情况下,应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多受益、多付费”的原则,加强制度设计,颁布实施淮河流域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条例,规范上下游、行业之间生态效益补偿关系,明确权利义务。征收的生态效益补偿费统筹用于生态保育,满足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等工程项目需要。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